1. 首页 > 电脑手机 >

韩国农历三月三要做什么 韩国人过农历新年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特殊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特殊节日有什么风俗

三月三在我国各地的节日不一,不同民族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节日名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

韩国农历三月三要做什么 韩国人过农历新年韩国农历三月三要做什么 韩国人过农历新年


1、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又称“踏青节”、“修禊日”。

唐代此节与“春节”、“中秋节”齐名为年度“三大节日”之一。此俗沿袭至辛亥革命,以后保留了一些踏青、游春、祭祀等民俗并与相近的“清明节”合并。作为时令,人们乘兴郊游踏青,农村妇女还有佩戴荠花、食北瓜求子等风俗。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传统的上巳节,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在古时洗浴成为主要内容。当时不但民间百姓临水洗浴,而且宫廷里的帝王后妃也赶赴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2、农历三月三还是人日。

人日也是传统节日,相传女娲七天之内造出七种动物,按日排列为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初五为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为人日。纪念人日要吃“七宝羹”和“薰天”。“七宝羹”就是用七种菜做的菜肴,而“薰天”是露天作的煎饼。

3、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这天,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称为“蟠桃会”。因此农历三月初三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

4、三月三是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

三月三,布依语为”更三粉”,是布依族隆重祭祀山神、水神、全民欢乐的传统节日,是布依族众多节日活动中最盛大的一个节日,是布依族的春节。

节日期间,男人杀猪宰羊、准备祭品,女人打扫卫生、染五彩花饭,孩子颈挂鲜艳蛋包,满村游戏追逐,玩耍打闹。待一切安排妥当,男女老幼全都身着盛装聚集河边路旁,打水枪、赛竹筏、玩水车、对山歌、泼圣水,所有布依村寨,均成了欢乐的海洋。

“三月三(上巳节)”是很多民族都过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同胞们更是看中。壮族同胞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被称为“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的,因此也叫“歌仙会”,三月三已成为了广西的法定假日。

农历三月三这天对壮家人的青年男女来说当真是一个好日子。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这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一般由开场歌慢慢过渡到情歌,用歌声交流感情,如果双方彼此中意就有可能结为一家。不仅如此,更有打铜鼓、碰彩蛋、抢花炮、打扁担、绣球传情等有趣的民族活动。

而在黎家地区各地的黎族青年男女大都会汇集一起,参加"三月三"盛会,载歌载舞、谈情说爱。节日这天,黎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带着粽子和糕点,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白天,小伙子们打鱼,姑娘们煮饭烤鱼,然后将祭品放到有天妃和南音化石的岩洞口,祭拜祖先。同时,青年男子背枪荷箭到深山密林去找猎物,把猎物献给心爱的姑娘,以表达自己的爱意。晚上则会举行“舞林大会”各种各样的舞蹈映入眼帘,美妙动听的歌声在耳边环绕,营造出一片和谐安逸的景象。整个节日,气氛欢快热烈,令人陶醉。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我们这里农历三月初三有编柳条的习俗

对你来说,工作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1、上巳节;2、壮族三月三歌节;3、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王母娘娘也叫西王母、瑶池金母,在神话传说中,每逢三月三就天宫就会大摆蟠桃盛宴款待众仙。4、农历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因为以前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这一说法。

节日发展: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春秋时期就已在流行。

《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约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上巳”在汉代定为节日。

《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n,病),为大絜”。

祓除也叫祓禊,即去水边沐浴。“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

魏晋时代,“上巳节”除了要祓禊之外,还演变为皇室贵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们临水宴饮的日子,这成为“上巳节”另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

唐以后,“上巳节”的习俗逐渐淡出。

三月三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三月初三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但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这个节日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三月三这天人们要干什么?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制作要领

编辑

主要设备器材

粉碎机

、成形模、80目筛、蒸锅。

制作工艺要点

(1)除杂清洗

选择

精白

糯米除去沙石等杂质,并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2)浸泡

将洗好的米放在浸泡池中加清水浸泡12~24小时,待米粒发胀,

含水率

为35%~40%即可。

(3)磨粉

可将浸泡好的米倒入粉碎机料斗,开机把湿米磨成湿米粉。

(4)揉粉

揉粉的目的是使米粉粘度均匀,同时筛理除去团块,以保证成型的

米糕

质地均匀。

(5)配料

在压模成形之前将辅料加入米粉中拌匀,配方还可根据当地口味作适当调整。

甜米糕

要求制品有色时,可以使用红糖作

甜味剂

。(6)汽蒸

发酵米糕的加工是在汽蒸前发酵30分钟。将压模成形的米糕放入蒸笼上后蒸25分钟即可起锅。

韩国米糕

糯米糕

,在韩国传统饮食中可称得上是节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韩国几乎是和吃谷物的历史一样长。韩国人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岁、结婚、祭祀,制造糕饼祈求平安。春节或中秋节等节日也制作节日糕饼,

农历三月三

要做杜鹃花饼糕,中秋的时候做松饼。韩国很多饮食文化和中国十分相似,比如

正月十五

吃五谷饭

,端午节喝菊花酒等。

农历三月三可以扫墓。农历三月三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上巳节,其本身就是人们除灾求福的祀神活动,是壮族地区祭祖扫墓的日子,因此农历三月三是可以扫墓的。那么对于农历三月三可以扫墓吗,还有哪些内容,可以随着我继续往下了解。

农历三月三

1、农历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古时候称为“上巳节”,而在广西一带也被称为“三月三歌节”。

2、农历三月三既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3、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活动有很多,比如有对歌、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等。

4、农历三月三既是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扫墓需要做些什么

扫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修坟墓,清除杂草,二是供奉祭品,焚香纸钱,叩头行礼祭拜。总之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农历三月三可以扫墓吗”这个问题已有所了解,可知农历三月三是可以扫墓的,在三月三来临前可以先准备好扫墓所需要的东西。

三月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其间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给人们带来许多快乐。与少数民族热闹的三月三相比,我们江南的三月三,毫不特色可言,仅仅只是个吃的节日罢了。然而三月三带给我的却不只是单纯的吃,三月三踏青的快乐,三月三那份地菜情结,三月三的来临总让我兴奋无比。

牐牎叭月三,地菜煮鸡蛋”,是江南一带的俗话。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这天一大早,好心的王母娘娘,为了天下人少受疾病的磨难,命观音娘娘普降圣水。于是最有灵气的地菜,便充当了这一爱心的使者。 牐牭夭耍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小小巧巧的叶片多贴地而生,学名叫荠菜。幼苗时期很不起眼,不仔细看很难找到她。也许是为了方便人们采挖吧,地菜一般长在堤岸和菜地里。地菜是随了春风春雨来的。春风过处,你会看到嫩嫩的地菜齐刷刷的钻出地面;春雨滋润后,你会发现一大片绿油油的地菜挺起了腰杆,叶片儿托着一粒粒珍珠般的小雨滴,让你感到生机盎然,耳目一新。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即荠菜,在路边或野地裏随处可见,它不仅是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著“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在中药裏,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

三月三,祭奠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轩辕黄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首,后被尊为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相传轩辕黄帝曾打败炎帝和蚩尤,结束了各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

每年清明节,来自海内外的华人都要到陕西黄帝陵,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陵寝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世称“中华第一陵”。祭祀黄帝历史悠久,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拜黄帝陵;唐、宋、元历代均有祭祀、修葺、保护黄帝陵的历史记载;明、清两代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成为国家政治制度。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即派员前往桥山祭祀黄帝陵,祭文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三月三:是河北省`潍坊'凤筝节。

潍坊,乃风 筝之乡,历史悠久。每年三月三日举行风筝比赛,也是青年男女借机求取婚配的喜日。放飞的风筝千姿百态、大似长龙,巧似群燕。上下翻飞且声情并茂,唯美壮观。

每年三月三日,都要举行风筝大赛,适时可引来国内外风筝爱好者前来角逐,已成为《国际风筝节》。

:正是:年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广交四海宾,共享舞翩跹。

首先,三月三象征着气温开始升高,蛇虫的这些毒虫开始活跃起来,所以要注意防害。

其次,也是开始农忙的时候额。

“三月三,荠菜(地菜)煮鸡蛋。”在湖南湖北等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都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说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诗·邶风·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性喜温和,耐寒力强。野生于田野。全草含荠菜酸、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等成份。嫩株可作蔬菜,带花果的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淡,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症。近用治肾炎,乳糜尿等症。

有营养专家称,虽然“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古时候主要预防春疫,其科学性还有待考证。不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地菜虽然是野菜,但是营养丰富,里面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加上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卵磷脂、维生素A也丰富,这样两种营养食物放在一起,自然对身体有好处

婆婆煮了地菜蛋,不忘记送给爸妈吃!!

皖苏北一带有不许媳妇回娘家的习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