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敕勒川 历史 敕勒川历史博物馆

敕勒川的历史背景

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歌大气磅礴,粗犷雄放,刚劲有力,描绘了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的青翠,无边无际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笼盖草原,微风吹拂,健硕的牛羊从丰茂的草丛中显露出来,波澜壮阔的场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机。让人读来心胸开张,情绪酣畅,油然涌出一股豪迈之气。可是,大家只知道这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却不晓得这首诗歌诞生在一场刀光血影的中 。

敕勒川 历史 敕勒川历史博物馆敕勒川 历史 敕勒川历史博物馆


的诗歌《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指现在哪里?

指的是如今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头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土右旗如今在复兴敕勒川文化,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又要以古名敕勒川为土右旗地方了。

敕勒川(也叫“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特右旗)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川:平阔的原野 5.苍苍:青色。

6.见读xiàn,同“现”。

7.野读yǎ 。

今内蒙古中部土默特右旗

内蒙古土默川

大青山、土默川

古诗《敕勒川》

敕勒歌

南北朝

·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野 是读yǎ,古音;“野”的读音变化很大,在康熙字典上就能看出,而且这个yǎ字的读音,有些地区的方言还是这样读,比如湖南某地区,骂别人“野人”读音就是“呀能”。 因此,既然是民歌,还是以古音来读为准。

望采纳,谢谢!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敕勒歌》这首诗怎么写?

在一片大地草原里面,一个人骑着一匹英俊的马,在草原上奔波,他拿着打牛羊的绳子,正要赶牛羊回他们的屋里大片草原,他一个人,他住在敕勒川的屋子里边,它的屋顶是尖尖的草原上,绿绿一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

天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阳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敕勒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现在在哪里呢?

敕勒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在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各类史书有时也称之为"狄历"、"赤勒"、"铁勒"、"涉勒"、"高车"。 《资治通鉴》卷101《晋纪》胡三省注曰:东晋哀帝兴宁元年至二年(公元363~364年)"高车,即敕勒也,俗乘高轮车,故亦号高车部。李延寿曰: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高车丁零。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与柔然同,唯车轮高大,辐数至多"。由此可见,敕勒族的车轮子高大是为中原人和其他各族所熟知的。

敕勒川究竟指的是哪,专家有不同说法。种认为在山西的朔州,宁武一带;第二种认为在内蒙古阴山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和包头昆都伦河流域;第三种认为在如今的内蒙古土默川平原,就是包头的土右旗大部和呼和浩特的土左旗小部分。

敕勒人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属于以欧罗巴人种白种人为主的民族。现在在大兴安岭西到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

这是一个游牧民族,终日与牛羊草原为伴,现如今在以北地区。

《敕勒川》赏析: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从诗歌的角度看,直接的一点就是很多我们人耳熟能详的古诗,不但脍炙人口,而且流传千古。

如果抛开哪怕一丝一毫的夸张成分,只看“脍炙人口”和“流传千古”的字面意思,有首诗也非常完美地与之贴合,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聊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流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诗歌,反映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诗歌的语言简洁朴实,风格刚劲豪放。开头六字就把创作的地点讲清楚了——阴山下的敕勒川。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又名“高车”,传说是匈奴人的后裔。“川”是象形文字,意指两岸之间有水流过,所以川的本意是河流或者水道。因为河流之处,必有冲击而成的平地,所以“川”就有了平原的意思,比如成语“一马平川”中“川”就是指平原。

“山”“川”并用,一副宏大的画卷就展开了,在这画卷之上,是天与地。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地球并不是圆的,而是“天圆地方”。所以天似穹庐,笼罩四方。前半句显然是比喻,喻体“穹庐”来自诗歌创作者的日常生活。史载,敕勒人“住穹庐,乘高车,随水草迁徙游牧”。穹庐是游牧民族的居所,大致就是蒙古包的样子。原来,在敕勒人眼中,天地只是大了一号的蒙古包。

这大号蒙古包里是什么样子呢?是天地之恢弘,是时空之苍茫。“苍苍”和“茫茫”均为叠沓词语,皆是平声,似咏叹调般抒情,描摹出草原的悠远。天地之间,并非空无一物,还有成群的牛羊。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用游牧民族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把一种迁徙不定却悠游自足的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很遗憾,写出如此优美诗歌的人,我们现在不知道了,只知道是北朝时期的民歌,应该算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吧。更遗憾的是,我们在未来恐怕也不会知道。

对《敕勒歌》的作者,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个观点认为作者是斛律金,第二个认为是敕勒族民歌,第三认为是鲜卑民歌,后来翻译成汉语。

如果查找史书,《敕勒歌》的记载早出现在《北齐书》里。神武帝高欢征战不利,又身染重疾,部队人心思变。为了让重燃斗志,高欢让斛律金唱《敕勒歌》。斛律金歌声动人,高欢也伴唱,然后唱哭了。史书原文写着“使斛律金敕勒歌”,没有动词,是一种很似是而非的记录。细究起来,也并没有将斛律金与《敕勒歌》作者的关系交代清楚。后来,这段记录被司马光改动了一点,写进《资治通鉴》,变成“使斛律金作敕勒歌”,认定斛律金是《敕勒歌》的作者。有趣的是,与司马光几乎同时代的沈建在《乐府广题》中记载着“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

看来,无论斛律金是“作”是“唱”,都只是宋朝人的猜测。咱们继续看史书,找找答案。根据《北史·斛律金传》的记载,斛律金是一位敕勒族将军,英勇善战,带兵有方。他“性敦直”“古质”,确实是带有《敕勒歌》的风骨,所以在将士中威望很高。高欢找他来稳定军心,真的再合适不过了。但问题是,史书上说他“不识文字”。一个不认识字的人,怎么能创作出《敕勒歌》呢?所以,基本确定斛律金只是一个传唱者。

再看鲜卑民歌的说法。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引用《乐府广题》的观点,《敕勒歌》本来是鲜卑语传唱,后来翻译成北齐的汉语,所以句子长短不齐。不少人对《乐府广题》的这段记载有疑问,认为这仍然是一种猜测。鲜卑族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一度实力较强。虽然鲜卑族的民族个性和生活环境的确符合《敕勒歌》的描述,但当时高欢部下有很多民族的战士,为何偏偏要选一个敕勒族人唱鲜卑族民歌呢?还非要用鲜卑语唱?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三种说法里敕勒族民歌令人信服。在大多数出版物里,《敕勒歌》的作者只写了北朝民歌,其实是个非常模糊的了。

咱们在读诗的时候,不妨把自己的思绪放开,感受一下文化的力量。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敕勒歌》早的吟唱者,一定不用汉语,而是敕勒语。南北朝时期,敕勒人被当时北方强悍的鲜卑人征服,随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随即有了鲜卑语版本。鲜卑人在北方建立政权后,原有的部落大都解体,快速与各民族融合。到隋唐时,鲜卑人无论从政权还是民族都已实质性灭亡。

但这首《敕勒歌》却转译为汉语保留下来。直到北宋郭茂倩编纂《乐府诗集》时录入。此时距离诗歌的创作年代已经过去500年。口头流传,从敕勒语到鲜卑语再到汉语,竟然没有失传!

从北宋到今天,又一个1000年过去,敕勒人敕勒语没了,鲜卑人鲜卑语也没了,连敕勒川究竟是哪里都让文史专家挠破头皮地下了一番工夫考证,但就是这短短的27个字,却穿越历史的迷雾,无视民族隔阂和语言屏障,能够在当下,回荡在你的耳边。这是文化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奇迹。

元代大诗人元好问是鲜卑后裔,他读《敕勒歌》后深为赞赏,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敕勒川》的译文和解释是什么?

解释: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译文: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敕勒歌

【朝代】南北朝 作者不详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创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纪,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这首民歌《敕勒歌》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 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什么《 ? 勒歌》

名称:《敕勒歌》

出自:南北朝·乐府诗集

内容: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扩展资料《敕勒歌》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jiàn” 应读 xiàn ;

“野yě"应读yǎ。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jiàn” 应读 xiàn ;

“野yě"应读yǎ。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