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那首诗中的诗句? 急!!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冰心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赏析: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刻画了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后人常用“冰心玉壶”形容人内心情的纯洁高净。

作品鉴赏

此诗写的是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

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全诗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

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芙蓉楼上送你离去,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创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并作下此诗。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哪首诗?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的名句。意思是: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原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扩展资料:

运用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家喻户晓的唐诗名句。在华访问的韩国前朴槿惠,获赠学者冯友兰题写了这句诗的书法。这句诗也传递了对韩国的情谊。“这是冯友兰先生的书法手迹,是他89岁时所写。

这首诗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常用来形容人的高洁品格。朴槿惠在清华大学演讲结束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陈来将一幅书法赠予朴槿惠。穿紫色西服的朴槿惠走进清华大学主楼演讲厅,台下约500位师生报以热烈掌声。

参考资料来源: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哪里?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原文如下: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作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以上内容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