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待遇

三峡水库启用洞庭湖枯水期的水位不是增高而是降低

1.三峡水库启用前的论证都认为是洞庭湖枯水期水量增加和水位升高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待遇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待遇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待遇


三峡水库建设前和建设期间,对三峡水库运行后考虑到的所有能够发生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论证,其中就有涉及洞庭湖枯水期水位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问题的论证。

1)蔡述明等[4]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流量将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枯水期水量将比过去增加,洞庭湖的水位也就相应会增高,表4-12是枯水期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与洞庭湖水位提高的关系,可见其增高相当可观。由此将影响湖区地面水向江河的及地下水位的上升,如此将使土壤潜育化程度加剧,受潜育化威胁的土壤将由水库运行前的20.94万km2增加到42.6万km2。

2)濮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做好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必须要有地质专业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要有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由于数据库种类较多,内容繁琐,数据库验收人员应加强学习,掌握各类数据库的验收技巧,并积极与地勘单位项目组成员或汇交人沟通,确保数据库类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培民等[5]通过研究得出每年1~4月三峡水库下泄量增加,当蓄水到175m 时,城陵矶外江水位1月增高0.75m,2月增高1.10m,3月增高0.87m,地下水位也相应增高;并且预计在水库运行20年内,枯水期洞庭湖湖口处长江水位抬高2m 左右,相当于湖口筑起了一条高2m 左右的堤坝,这样势必导致洞庭湖枯水期水位抬升,湖面扩大,从而引起诸如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等生态问题趋于。

表4-12 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使洞庭湖水位增高 3)向万胜[6]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洪湖新滩口长江水位在1~4月份比运行前分别增高0.87m,1.59m,0.82m,0.62m,指出枯水期长江水位的抬高势必影响农田排水和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从而加重了土壤的潜育化。

4)谭培伦撰文[7]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流量10月明显减少,由多年平均天然流量18500m3/s减至10800m3/s,11月、12月与天然流量基本一致,1~3月水库消落,流量加大1000~3000m3/s,4月、5月不固定,一般比天然情况加大。因此在枯水期,长江流量的增大就势必导致洞庭湖水位和地下水位的抬高。

5)聂芳容等[8]《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的“成果综述”中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12月至次年1~3月,水库增泄,低位洲滩和沼泽地提前淹没,影响候鸟食源;同时阻碍了垸田,特别是低位田的自然排水,使地表水聚集,地下水位抬升,加重潜育化和沼泽化。

6)朱翔[9]在《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中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10月洞庭湖湖水将减少30%~44%,这将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并扩大了农用滩地面积。枯水季节1~4月水库增泄,洞庭湖水位较运行前有所抬高,使潜沼化趋重对土地带来不利影响。

8)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和湖北省地质调查院2002年分别完成的地调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11],[12]都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洞庭湖水量会增加,水位会抬升,使土壤潜育化等生态问题趋于。

9)詹晓安等[13]根据三峡水库的调度方案,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三峡水库运行后,对城陵矶水位的影响(表4-13),总的说来枯水期水位是增高的,但其幅度不大。虽然如此,仍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抬高了洞庭湖枯水季节的水位,对洞庭湖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及早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表4-13 三峡水库启用后对城陵矶水位的影响 10)皮建高[14]根据三峡水库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小组的论证资料,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1~4月荆江地区长江水位将抬高1.0~1.5m,洞庭湖水位也相应抬高0.153~1.172m,因而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如东洞庭湖区将抬升30~50cm,从而使土壤潜育化加重。

以上引述仅是论证的一部分,从查阅到的资料,还未见一份与上述论证相反的认识。

2.三峡水库运行后2003~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论证结论与实际不符

从2003年6月三峡水库启用至今所有的观测资料表明,枯水期洞庭湖的水位和地下水位都降低了。

(1)洞庭湖水位

湖南省水利厅2006年提供的城陵矶月平均水位特征值表[15]中有关枯水期城陵矶水位情况如表4-14所列。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并没有增高,而是比运行前降低了0.50m。

表4-14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变化 (2)洞庭湖地下水位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岳阳市洞庭湖岸湖积层中设立了地下水位观测井,每个月观测六次逢5,10,15,20,25,30(或29)日进行,选取了东洞庭湖的5个观测井的三峡水库运行前后的2002年到2006年枯水期的观测资料平均值列于表4-15。表明运行后都降低了,最小降低0.56m,降低1.99m,平均降低1.21m,可见降低幅度之大。

((1)汇交人应根据项目任务书要求汇交完整的数据库资料,一般数据库内所存储的地质工作成果比较齐全,但汇交人很容易忽视与数据库相关的其他文件,如数据库验收意见、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和说明性文件(如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等;带图件的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相关的字库和系统库,部分图形数据库中缺失图名、比例尺等信息;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区调类空间数据库容易忽视提供元数据。3)洪湖地下水位

环境保护总局在湖北洪湖设立了“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小港生态环境实验站”,也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观测结果在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公报》上发表,2005年6月3日发表了2001年到2004年五个小港的观测井地下水位资料(表4-16)。根据表列资料,除一个井(E井)外,其余4个井的地下水位在三峡水库运行后比运行前都降低了,特别是潜水位降低幅度较大。

林业部等组织的由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牵头对洞庭湖区过冬水鸟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4-15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2002~2006)洞庭湖滨观测井枯水期平均水位 表4-16 洪湖小港2001~2004年各测井地下水位均值

2002年末与2003年初枯水期有水鸟30余万只[16];

2003年末与2004年初枯水期有水鸟13.41万只[16];

2004年末与2005年初枯水期有水鸟11.01万只[17];

以上资料充分说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越冬水鸟大量减少,其原因由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副蒋勇高级工程师写的调查总结报告中进行了分析,认为“与以往相比(三峡水库运行前),洞庭湖水位受三峡水库蓄水135m以及干旱影响,湖区原来稳定的水的涨落规律完全被打破,能够集水的湖中坝堰蓄水能力明显减弱。通过资料整理比较,发现洞庭湖水鸟承载能力正在急剧下降,幅度达到50%”;对鸟类减少的原因进一步指出“一是水位变化太大,2004年冬季水位降低较快,大量洲滩干枯,随后连续雨、雪,水位上涨洲滩淹没,鸟类栖息规律被打破;二是大量种植杨树改变了湿地类型,使鸟类栖息地丧失”[17]。

上述四个方面的观测和调查所获资料翔实、可靠,一致说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以及江汉(洪湖)地区水位和地下水位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足以证明原有论证结果是不正确的。

3.枯水季节水位降低原因分析

三峡水库这一举世震惊的伟举,建设前的各项论证工作是很严谨的,是有科学依据的,至于论证结果与客观实际有出入则是在所难免;但是对枯水期洞庭湖水位变化的论证结果与客观实际完全相反则料所未及。因此应认真研究其原因,在笔者看来,其主要原因是论证时只强调了水库运行后由于发电和航运需要,大坝下泄流量比运行前自然流量增大,因而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提高长江水位,也就会提高洞庭湖水位。但是增大的下泄流量究竟对长江、洞庭湖能起多大作用却被忽视了。现在看来,增大的下泄流量不能起抬升长江,特别是洞庭湖的水位的作用,原因有三点。

1)10月三峡水库蓄水,坝下长江水量降低40%左右,这将导致两个现象的发生:一是长江水位急速下降,如按湖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2003年、2004年、2005年城陵矶水位10月至11月间分别降低了1.71m,2.74m,2.26m,而这之前的2002年同期才降低0.25m,这就表明长江水量大量“亏损”;二是城陵矶水位迅速下降,洞庭湖水也就急速流入长江,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的反映只要三峡水库蓄水,洞庭湖水位就迅速降低,如此洞庭湖水量也“亏损”了很多。以后水库增大的下泄流量是在长江和洞庭湖水量“亏损”的基础上起作用的。观测资料证明,增大的下泄流量在相当一段枯水期只能弥补长江水量的“亏损”。

2)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比运行前还低,这就说明枯水期增泄流量弥补长江“亏损”水量尚且不够。

3)在枯水期长江水位低于“三口”口门水位,三口分流已经断流,即使在水库下泄流量增大时的11月、12月和1月也如此。笔者在此期间考察了华容河(照片4-4)、藕池河(照片4-5)、虎渡河(照片4-6)和松滋河(照片4-7),都是断流,这就充分说明增大的坝下流量根本进入不了洞庭湖,洞庭湖水位当然就不会提高。

除了上述三点外,与这些年的干旱以及长江以外的注入洞庭湖的河流,中上游大修水库截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三峡水库运行对洞庭湖枯水期水位的影响,由论证的抬升到实际的下降,这是对洞庭湖环境认识的巨大反。水位抬升是洞庭湖研究者原有的共识,而水位下降现在则认识不足,故即使三峡水库运行后发表的调查研究报告或不提及[18],或未予认可。

2)长期以来对洞庭湖的问题总是以水、沙为灾,治理也是以此出发,而缺水基本不考虑,自然也无治理之说。

3)三峡水库的运行是解决洞庭水、沙灾害的重大举措,其巨大作用人所共知;但它同时使枯水期缺水。洞庭湖枯水期缺水是一个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应是三峡水库运行所产生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就涉及农业地质环境评价问题。

浅谈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

金 妮1刘小娥1刘 虹2

(1.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的定义、分类及存放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管理的难点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化服务的影响,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保证数据库类资料完整、准确、有效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借数据库类资料抛砖引玉,希望与其他同仁进一步交流。

数据库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等的依据和基础,是的宝贵财富。新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为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1],这些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高新技术的渗透,地质资料管理已从传统的纯手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2],大量地质工作成果也已经以数据库形式出现。

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

1.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定义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是指成果地质资料中以数据库建设为主体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各类数据库[3]。其将地质工作成果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以利于实现地质类成果数据共享,并对成果信息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分类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是在 DmGis 平台上开发的单机版软件;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包括 Access MDB 数据格式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 MapGis 格式的图形数据;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是指数字填图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数据,由 DBF、MDB、MapGis 等多种格式组织形成。

1.3 数据库存放

数据库类文件置于“源电子文件”目录下“数据库和软件”文件夹内,同其他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一起存储于光盘和移动硬盘中进行汇交。

自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也已越来越清晰,地勘单位为了在地质勘查工作立项、项目投标、争取资金等方面谋得优势地位[1],同时担心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纷纷加强了对地质资料的封锁,使得近些年,地质资料欠交、拒交现象十分。数据库是成果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大量的成果信息,地勘单位汇交人在汇交时就更加谨慎。

2.2 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数据库类资料汇交内容的齐全、完成、准确是保证其二次开发及利用的基础,《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对数据库类电子文件的汇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数据库汇交,应包括项目工作最终评审通过的整个库文件、管理或浏览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及其使用说明,以及使用数据库所必需的系统库、字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通过对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实践,数据库电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子文件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数据库内容与验收意见不一致,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对应数据库审查意见验收时,各地质灾害类型和数量对应不上,各市、县数据库一起汇交,有张冠李戴现象。建库报告、技术文档纸质或电子文件有时会出现缺页多页或页码颠倒等问题;数字地质填图类数据库野外路线数据与成果地质图反映内容不一致。

(3)数据库类资料未按 210 号文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存放于相应位置,而是单独存放于一个自建的文件夹中。

在检查对应的纸质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4.2 加强对地质资料汇交人的培训工作如下:

(1)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双面打印时,页码应居中或放外侧,但常出现放内侧的情况。

(2)当数据库类的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单独装订时,汇交人容易忽视加盖编制单位公章。

数据库是地质信息中最重要的,随着数据库以成果形式的大量出现,为了避免在地质工作中重复投入、减少浪费,其提供化服务是大势所趋,从而也使服务形式往多元化发展,服务产品多样化。而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化服务,离不开服务机制的完善,离不开硬件的建设。

4.1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应着力解决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问题,要严格履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赋予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职责,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地质资料的汇交应严格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同时,应加强汇交人汇交数据库的意识,并消除各汇交单位对权益保护存在的顾虑;加强法制观点的宣传,依法汇交资料是汇交人的和义务,同时也保障汇交人的权益,保障资料的安全及合理提供利用。

由于汇交人经常有变动,汇交要求为顺应新形势也在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是必要的。汇交单位也应积极响应。有些单位地质资料不经过资料室直接由项目组成员汇交,建议各汇交单位派资料室专人进行汇交,项目组成员给予配合、督促汇交工作的完成。

首先应完善服务机制,加强硬件的建设,加强对数据库类资料的服务意识。在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中,应包含资料中是否有数据库的信息,提供查询,也应提供简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展现良好风貌。

5 结语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承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工作成果信息,积极做好其汇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继续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检查和验收工作,要更好地掌握各类数据库验收的新方法、新要求,以保证其完整、准确、有效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

参 考 文 献

[1] 卫伟,王天文 . 地质资料汇交的重要性及管理中的难点和对策 [J]. 山东煤炭科技,2003,(2):41

[2] 程琳 .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2):207 ~ 209

[4] 李桂芳 .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4):476 ~ 478

(八)骑田岭钨锡多金属找矿远景区(Ⅷ)

8.沿韶山中路行驶2.1公里,过桔园立交桥,直行进入韶山南路

该区位于扬子陆地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的中部,南岭山脉中段北缘。处于酃县-郴州蓝山NE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与郴州-邵阳NW向基底构造岩浆岩带的交汇部位,是南岭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沿五一大道行驶1.5公里,过袁家岭立交桥,稍向右转进入韶山北路

该区地层出露较齐全,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外,自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分布,其中又以泥盆系—石炭系、寒武系-震旦系为主。寒武-震旦系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组合,是裂隙充填型锡铅锌银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泥盆系—二叠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是接触矽卡岩型、云英岩型矿床的有利围岩。褶皱断裂发育,演变历史悠久,形成了加里东构造层、海西印支构造层和燕山构造层。不同构造变形阶段所形成的构造形迹彼此叠加和改造,呈现出以EW向构造为基底,SN向、NNE-NE向、NW向构造为骨架的构造格局,其中NNE NE向构造是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对Sn、Pb、Zn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区内岩浆活动频繁,除地表有大小岩体60多个外,还发育多处隐伏岩体(带),岩石类型以酸性、中酸性岩为主,另有少量中性、碱性、基性岩。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最强烈,花岗质岩浆演化分异较,晚期岩浆热液中锡来源丰富,它们与锡铅锌等有色金属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主要岩体有燕山早期的千里山、骑田岭、香花岭、三仙姑和印支期的王仙岭等。其中,千里山、骑田岭花岗岩早期单元中普遍含暗色微粒闪长质包裹体,香花岭伟晶岩包裹体具有地幔碳的性质,并且花岗岩的TDM相对较低,显示壳幔混合花岗岩的特点。

从资兴至香花岭存在一明显的重力梯级带,梯级带的北西侧重力高,重力场平稳,而南东部分为重力低,重力场起伏变化大,在香花岭、骑田岭、千里山、高垄、瑶岗仙、九峰等地形成自行封闭的局部重力低异常,该异常带往北东延伸出炎陵县,往南东延伸至蓝山,形成规模宏大的炎陵县-郴州-蓝山NE向重力梯级带(图4-3)。航磁异常大致与布格重力异常对应,黄沙坪、骑田岭、千里山一带形成NEE向异常带,其北西侧为负值平缓区,南东侧为正值高异常区,强度达200nT,并在黄沙坪、新田岭、千里山、瑶岗仙等地形成规模较大的正负相伴的局部异常(图4-4)。

图4-3 湘南地区重力布格异常平面图

1—花岗岩;2—断裂;3—地质界线;4—布格异常等值线

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资料显示,在千里山、瑶岗仙、骑田岭、香花岭、宝山、黄沙坪等矿田及外围,分布有大面积的W、Sn、Pb、Zn、Ag、As化探异常,这些异常组合复杂、范围大,强度高。异常由中心向外侧,组合元素呈现由高温元素到低温元素的变化趋势,如骑田岭异常,在岩体内部及接触带为W、Sn强异常,往外侧则逐步变为F、As、Cu、Pb、Zn、Ag异常。重砂矿物种类繁多,共有50 余种,其中以锡石分布最广,其他依次为辰砂、白钨矿、铅矿物、黑钨矿、毒砂、金、银矿物等。这些异常与化探异常一样,分布于千里山、骑田岭、香花岭、宝山等地段(图4-5)。异常的分布、富集与NE和SN向断裂及各期次侵入体密切相关,也与已知矿床分布大致吻合。

该区是南岭中段多金属成矿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批享有盛誉的大型-特大型有色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区,如柿竹园、黄沙坪等。区内目前已发现矿产地500多处,其中大型21处、中型28处、小型72处,矿种多达50多种。以有色金属Sn、Pb、Zn、W、Mo、Bi为主,次为非金属、、黑色金属等。这些矿产集中分布于东坡、坪宝、香花岭、骑田岭等地区。作为该区优势矿种之一的锡矿主要分布于东坡矿田、香花岭矿田和芙蓉矿田,矿床类型可大致分为变花岗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砂锡矿床,其中以矽卡岩型、变花岗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最为重要。东坡矿田的金船塘锡矿、芙蓉矿田白腊水锡矿的10号、19号矿体分别是3类矿床的典型代表。其次为斑岩型、云英岩型锡矿等。该区另一优势矿种银铅锌矿则集中分布于坪宝地区、东坡矿田及银水垄—许家山地区。

图4-4 航磁△T异常图

(据湖南地质调查院,2002)

1—△T正异常;2—△T负异常;3—△T零异常

2.找矿新成果

1)骑田岭地区:在骑田岭岩体内外接触带发现了以锡为主的一系列多金属矿产。矿床类型有变花岗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等,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系列。根据空间分布、产出特征、控矿因素及物化探异常特征等,该区可大致划分为白腊水—安源、黑山里麻子坪—二尖峰、山门口—狗头岭等3个长4~8km,宽1~2km的NE向锡矿密集带,其间由区域性断裂构造分开。白腊水 安源锡矿带以白腊水矿区为代表,锡矿主要赋存于岩体中及内外接触带,锡矿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变花岗岩型为主。黑山里麻子坪-二尖峰锡矿带以麻子坪矿区为代表,锡矿主要赋存于岩体中,锡矿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山门口-狗头岭锡矿带以狗头岭、山门口、淘锡窝矿区为代表,锡矿主要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锡矿类型以矽卡岩型、云英岩型为主,预计锡资源远景15×104t以上。矿体大都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扁豆状及不规则状产出,单脉规模大都在中型以上。其中,19号脉控制走向长大于2050m,矿化蚀变带宽50~150m,单工程见矿厚9.60~57.41m,Sn品位为0.101%~1.361%。延深至少在100m以上,已控制333+3341锡资源量达23.5×104t。该区总资源量70×104t以上。破碎带蚀变岩型锡矿为区内的主要锡矿类型,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群、成带分布于各矿区内。变花岗岩型及斑岩型锡矿为区内重要的锡矿类型,主要分布于白腊水矿区,空间上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云英岩型锡矿主要分布于黑山里及山门口、淘锡窝等地,受NE向构造及云英岩化蚀变带的控制。矽卡岩型锡矿主要分布于矿田南部银砂窿—狗头岭一带,受岩体接触面构造的控制,呈似层状产出。

图4-5 宝峰山—五里山地区重砂异常图

(据湖南省地质调查院,2002)

1—铅矿物;2—金矿物;3—辰砂矿物;4—毒砂矿物;5—锡石;6—白钨矿;7—黑钨矿;8—金银矿物异常区;9—铅矿物异常区;10—辰砂、金矿物异常区;11—锡石、白钨矿、黑钨矿异常区;12—锡石、白钨矿异常区;13—锡石、白钨矿、铅矿物异常区;14—辰砂异常区;15—综合异常区编号

2)荷花坪地区:该区以破碎带蚀变岩型锡多金属矿床为主,包括层间破碎带和断裂破碎带两个亚型。前者产于棋梓桥组下段白云质灰岩与跳马涧组砂岩过渡层中,目前已控制的Ⅳ号锡矿体平均厚10.83m,平均品位Sn为0.938%,估算锡资源量(333+3341)4.74×104t,该类型具有非常大的找矿潜力。后者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目前大致控制了Ⅰ号、Ⅱ号和Ⅲ号锡多金属矿体。Ⅰ号锡多金属矿体长1800m,平均厚度为4.45m,平均品位Sn为0.927%;Ⅱ号锡多金属矿体长 1320m,平均厚度为 4.20m,平均品位 Sn为0.582%,矿化连续稳定;Ⅲ号锡铋多金属矿体。其中Ⅲ-1号锡矿体产在蚀变花岗斑岩中,走向长220~370m,平均厚度为4.90~17.40m,平均品位Sn为0.414%~0.506%,Bi为0.87%。初步估算Ⅰ、Ⅱ、Ⅲ、Ⅳ号矿体资源量(333+3341)Sn为11×104t、Pb为5×104t、Zn为11×104t、Bi为0.15×104t。

3)香花岭地区:香花岭荷叶冲跳马涧组中存在两个含锡矽卡岩层,其中I矿层厚约17m,锡品位为0.02%~3.97%;Ⅱ矿层厚大于4m,锡品位为0.09%~4.35%。初步估算锡资源量为11.87×104t。区内花岗斑岩脉发育,部分含矿性较好,其中Ⅰ号斑岩脉矿化长大于850m,厚1.95~4.52m,平均品位为0.43%~0.82%;矿化延深大于350m,初步估算333+3341锡资源量2.44×104t;Ⅱ号斑岩脉锡铅锌矿化大于900m,厚3.70~6.64m,Sn为0.16%~0.31%、Pb为0.3%~4.52%、Zn为0.09%~3.53%、Ag为172×10-6,岩脉向深部矿化增强。新发现区内泥盆系跳马涧组与寒武系之间破碎带(以前称为“底砾岩”)中的强矽卡岩化,并伴生有不同程度的锡铅锌矿化,往往在断裂构造与不整面交汇部位形成富厚矿体。如在荷叶冲南部棕叶冲一带矿(化)体走向长300m,倾向延深400m,平均厚2m左右,含锡3.4%~5.82%。

湖南省农业厅到地质堪查院多远

2.1 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自驾路线一:

驾车路线:全程约10.9公里

起点:湖南省农业厅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教育街行驶180米,右转进入蔡锷北路

2.沿蔡锷北路行驶260米,直行进入蔡锷中路

3.沿蔡锷中路行驶420米,过右侧的蝴蝶大厦约70米后,左转进入五一大道

5.沿韶山北路行驶10米,过袁家岭立交桥,直行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10米,过袁家岭立交桥约240米后,直行进入韶山北路

7.沿韶山北路行驶2.9公里,进入韶山中路

9.沿韶山南路行驶2.4公里,右转进入木莲西路

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包括最简单的存储各种数据的表格,以及能够运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目前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馆藏机构已验收的数据库有: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和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10.沿木莲西路行驶60米,直行进入木莲路

12.沿木莲西路行驶330米,右转

13.行驶20米,到达终点

终点:湖南省地质勘察院

公交路线二: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 → 115路,全程约11.2公里

1、从湖南省农业厅步行约920米,到达培元桥站

2、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8站, 到达铁道学院站

3、步行约300米,到达林大路芙蓉路口站

4、乘坐115路,经过2站, 到达林大路木莲路口站

地质调查沙自然资源调查中心会搬到长沙市区吗

(3)图纸类折叠不规范,大小、长短不规则;当图纸过大、需要接图时,有用双面胶接图的情况。

1.地质背景不会。

城区土地资源紧张,而调查中心面积较大,搬迁会耗时耗工,于经济发展以及工作的展开都不利。

地质调查沙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位于湖南沙市,宗旨和业务范围是开展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促进自然资源事业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就业怎么样?还能进矿山吗?能否进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或者核工业230研究所?

4.三峡水库运行枯水期洞庭湖水位降低对生态的影响不能忽视

成都理工地球化学就业率还是很高的。至于是否能进湖南省地质调查院或者核工业230研究所这个就不好说啦,关键看你学到什么程度。我只能说成都理工地球化学专业研究生就业率还是很高的啊

4.3 积极推进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化服务

浅谈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

11.沿木莲路行驶280米,直行进入木莲西路

金 妮1刘小娥1刘 虹2

2005年末与2006年初枯水期只对东洞庭湖进行了调查,由此推算洞庭湖区枯水期水鸟在10万只左右。

(1. 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的定义、分类及存放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管理的难点问题、质量问题,以及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化服务的影响,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保证数据库类资料完整、准确、有效地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借数据库类资料抛砖引玉,希望与其他同仁进一步交流。

数据库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0 引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科学研究等的依据和基础,是的宝贵财富。新成立以来,我国通过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为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1],这些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高新技术的渗透,地质资料管理已从传统的纯手工管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2],大量地质工作成果也已经以数据库形式出现。

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

1.1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定义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是指成果地质资料中以数据库建设为主体工作内容而形成的各类数据库[3]。其将地质工作成果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以利于实现地质类成果数据共享,并对成果信息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2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分类

市、县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是在 DmGis 平台上开发的单机版软件;市、县级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包括 Access MDB 数据格式的地质灾害数据库和 MapGis 格式的图形数据;数字地质填图数据库是指数字填图地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数据,由 DBF、MDB、MapGis 等多种格式组织形成。

1.3 数据库存放

数据库类文件置于“源电子文件”目录下“数据库和软件”文件夹内,同其他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一起存储于光盘和移动硬盘中进行汇交。

自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特别是随着我国矿业权制度的建立,矿业投资出现了多元化局面,地质资料与矿业权的依附关系也已越来越清晰,地勘单位为了在地质勘查工作立项、项目投标、争取资金等方面谋得优势地位[1],同时担心汇交资料的泄密而影响其自身利益,纷纷加强了对地质资料的封锁,使得近些年,地质资料欠交、拒交现象十分。数据库是成果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大量的成果信息,地勘单位汇交人在汇交时就更加谨慎。

2.2 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数据库类资料汇交内容的齐全、完成、准确是保证其二次开发及利用的基础,《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对数据库类电子文件的汇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数据库汇交,应包括项目工作最终评审通过的整个库文件、管理或浏览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及其使用说明,以及使用数据库所必需的系统库、字库、外部链接文件等相关文件和技术文档,以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通过对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实践,数据库电子文件汇交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数据库内容与验收意见不一致,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对应数据库审查意见验收时,各地质灾害类型和数量对应不上,各市、县数据库一起汇交,有张冠李戴现象。建库报告、技术文档纸质或电子文件有时会出现缺页多页或页码颠倒等问题;数字地质填图类数据库野外路线数据与成果地质图反映内容不一致。

(3)数据库类资料未按 210 号文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存放于相应位置,而是单独存放于一个自建的文件夹中。

在检查对应的纸质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双面打印时,页码应居中或放外侧,但常出现放内侧的情况。

(2)当数据库类的建库报告,技术文档单独装订时,汇交人容易忽视加盖编制单位公章。

数据库是地质信息中最重要的,随着数据库以成果形式的大量出现,为了避免在地质工作中重复投入、减少浪费,其提供化服务是大势所趋,从而也使服务形式往多元化发展,服务产品多样化。而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化服务,离不开服务机制的完善,离不开硬件的建设。

4.1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应着力解决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问题,要严格履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赋予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职责,维护条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地质资料的汇交应严格执行矿业权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同时,应加强汇交人汇交数据库的意识,并消除各汇交单位对权益保护存在的顾虑;加强法制观点的宣传,依法汇交资料是汇交人的和义务,同时也保障汇交人的权益,保障资料的安全及合理提供利用。

由于汇交人经常有变动,汇交要求为顺应新形势也在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是必要的。汇交单位也应积极响应。有些单位地质资料不经过资料室直接由项目组成员汇交,建议各汇交单位派资料室专人进行汇交,项目组成员给予配合、督促汇交工作的完成。

首先应完善服务机制,加强硬件的建设,加强对数据库类资料的服务意识。在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中,应包含资料中是否有数据库的信息,提供查询,也应提供简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展现良好风貌。

5 结语

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承载了大量有价值的地质工作成果信息,积极做好其汇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继续做好数据库类资料的检查和验收工作,要更好地掌握各类数据库验收的新方法、新要求,以保证其完整、准确、有效地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4]。

参 考 文 献

[1] 卫伟,王天文 . 地质资料汇交的重要性及管理中的难点和对策 [J]. 山东煤炭科技,2003,(2):41

[2] 程琳 .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2):207 ~ 209

[4] 李桂芳 .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21(4):476 ~ 478

三峡水库启用洞庭湖枯水期的水位不是增高而是降低

7)钟吕云[10]根据三峡水库运行后,每年1~4月加大下流量发电,下泄水量比天然情况增加1000~4000m3/s,从而使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增加水量6亿~7亿m3,导致湘阴、汉寿、南县等地地下水位上升,扩大潜沼化土壤面积。

1.三峡水库启用前的论证都认为是洞庭湖枯水期水量增加和水位升高

三峡水库建设前和建设期间,对三峡水库运行后考虑到的所有能够发生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论证,其中就有涉及洞庭湖枯水期水位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问题的论证。

1)蔡述明等[4]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流量将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枯水期水量将比过去增加,洞庭湖的水位也就相应会增高,表4-12是枯水期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与洞庭湖水位提高的关系,可见其增高相当可观。由此将影响湖区地面水向江河的及地下水位的上升,如此将使土壤潜育化程度加剧,受潜育化威胁的土壤将由水库运行前的20.94万km2增加到42.6万km2。

2)濮培民等[5]通过研究得出每年1~4月三峡水库下泄量增加,当蓄水到175m 时,城陵矶外江水位1月增高0.75m,2月增高1.10m,3月增高0.87m,地下水位也相应增高;并且预计在水库运行20年内,枯水期洞庭湖湖口处长江水位抬高2m 左右,相当于湖口筑起了一条高2m 左右的堤坝,这样势必导致洞庭湖枯水期水位抬升,湖面扩大,从而引起诸如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等生态问题趋于。

表4-12 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使洞庭湖水位增高 3)向万胜[6]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洪湖新滩口长江水位在1~4月份比运行前分别增高0.87m,1.59m,0.82m,0.62m,指出枯水期长江水位的抬高势必影响农田排水和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从而加重了土壤的潜育化。

4)谭培伦撰文[7]指出,三峡水库运行5、步行约360米,到达湖南省地质勘察院后,长江流量10月明显减少,由多年平均天然流量18500m3/s减至10800m3/s,11月、12月与天然流量基本一致,1~3月水库消落,流量加大1000~3000m3/s,4月、5月不固定,一般比天然情况加大。因此在枯水期,长江流量的增大就势必导致洞庭湖水位和地下水位的抬高。

5)聂芳容等[8]《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的“成果综述”中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12月至次年1~3月,水库增泄,低位洲滩和沼泽地提前淹没,影响候鸟食源;同时阻碍了垸田,特别是低位田的自然排水,使地表水聚集,地下水位抬升,加重潜育化和沼泽化。

6)朱翔[9]在《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中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10月洞庭湖湖水将减少30%~44%,这将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并扩大了农用滩地面积。枯水季节1~4月水库增泄,洞庭湖水位较运行前有所抬高,使潜沼化趋重对土地带来不利影响。

8)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和湖北省地质调查院2002年分别完成的地调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11],[12]都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洞庭湖水量会增加,水位会抬升,使土壤潜育化等生态问题趋于。

9)詹晓安等[13]根据三峡水库的调度方案,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三峡水库运行后,对城陵矶水位的影响(表4-13),总的说来枯水期水位是增高的,但其幅度不大。虽然如此,仍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抬高了洞庭湖枯水季节的水位,对洞庭湖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及早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表4-13 三峡水库启用后对城陵矶水位的影响 10)皮建高[14]根据三峡水库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小组的论证资料,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1~4月荆江地区长江水位将抬高1.0~1.5m,洞庭湖水位也相应抬高0.153~1.172m,因而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如东洞庭湖区将抬升30~50cm,从而使土壤潜育化加重。

以上引述仅是论证的一部分,从查阅到的资料,还未见一份与上述论证相反的认识。

2.三峡水库运行后2003~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论证结论与实际不符

从2003年6月三峡水库启用至今所有的观测资料表明,枯水期洞庭湖的水位和地下水位都降低了。

(1)洞庭湖水位

湖南省水利厅2006年提供的城陵矶月平均水位特征值表[15]中有关枯水期城陵矶水位情况如表4-14所列。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并没有增高,而是比运行前降低了0.50m。

表4-14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变化 (2)洞庭湖地下水位

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岳阳市洞庭湖岸湖积层中设立了地下水位观测井,每个月观测六次逢5,10,15,20,25,30(或29)日进行,选取了东洞庭湖的5个观测井的三峡水库运行前后的2002年到2006年枯水期的观测资料平均值列于表4-15。表明运行后都降低了,最小降低0.56m,降低1.99m,平均降低1.21m,可见降低幅度之大。

(3)洪湖地下水位

环境保护总局在湖北洪湖设立了“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小港生态环境实验站”,也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观测结果在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公报》上发表,2005年6月3日发表了2001年到2004年五个小港的观测井地下水位资料(表4-16)。根据表列资料,除一个井(E井)外,其余4个井的地下水位在三峡水库运行后比运行前都降低了,特别是潜水位降低幅度较大。

林业部等组织的由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牵头对洞庭湖区过冬水鸟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表4-15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2002~2006)洞庭湖滨观测井枯水期平均水位 表4-16 洪湖小港2001~2004年各测井地下水位均值

2002年末与2003年初枯水期有水鸟30余万只[16];

2003年末与2004年初枯水期有水鸟13.41万只[16];

2004年末与2005年初枯水期有水鸟11.01万只[17];

以上资料充分说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越冬水鸟大量减少,其原因由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副蒋勇高级工程师写的调查总结报告中进行了分析,认为“与以往相比(三峡水库运行前),洞庭湖水位受三峡水库蓄水135m以及干旱影响,湖区原来稳定的水的涨落规律完全被打破,能够集水的湖中坝堰蓄水能力明显减弱。通过资料整理比较,发现洞庭湖水鸟承载能力正在急剧下降,幅度达到50%”;对鸟类减少的原因进一步指出“一是水位变化太大,2004年冬季水位降低较快,大量洲滩干枯,随后连续雨、雪,水位上涨洲滩淹没,鸟类栖息规律被打破;二是大量种植杨树改变了湿地类型,使鸟类栖息地丧失”[17]。

上述四个方面的观测和调查所获资料翔实、可靠,一致说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以及江汉(洪湖)地区水位和地下水位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足以证明原有论证结果是不正确的。

3.枯水季节水位降低原因分析

三峡水库这一举世震惊的伟举,建设前的各项论证工作是很严谨的,是有科学依据的,至于论证结果与客观实际有出入则是在所难免;但是对枯水期洞庭湖水位变化的论证结果与客观实际完全相反则料所未及。因此应认真研究其原因,在笔者看来,其主要原因是论证时只强调了水库运行后由于发电和航运需要,大坝下泄流量比运行前自然流量增大,因而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提高长江水位,也就会提高洞庭湖水位。但是增大的下泄流量究竟对长江、洞庭湖能起多大作用却被忽视了。现在看来,增大的下泄流量不能起抬升长江,特别是洞庭湖的水位的作用,原因有三点。

1)10月三峡水库蓄水,坝下长江水量降低40%左右,这将导致两个现象的发生:一是长江水位急速下降,如按湖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2003年、2004年、2005年城陵矶水位10月至11月间分别降低了1.71m,2.74m,2.26m,而这之前的2002年同期才降低0.25m,这就表明长江水量大量“亏损”;二是城陵矶水位迅速下降,洞庭湖水也就急速流入长江,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的反映只要三峡水库蓄水,洞庭湖水位就迅速降低,如此洞庭湖水量也“亏损”了很多。以后水库增大的下泄流量是在长江和洞庭湖水量“亏损”的基础上起作用的。观测资料证明,增大的下泄流量在相当一段枯水期只能弥补长江水量的“亏损”。

2)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比运行前还低,这就说明枯水期增泄流量弥补长江“亏损”水量尚且不够。

3)在枯水期长江水位低于“三口”口门水位,三口分流已经断流,即使在水库下泄流量增大时的11月、12月和1月也如此。笔者在此期间考察了华容河(照片4-4)、藕池河(照片4-5)、虎渡河(照片4-6)和松滋河(照片4-7),都是断流,这就充分说明增大的坝下流量根本进入不了洞庭湖,洞庭湖水位当然就不会提高。

除了上述三点外,与这些年的干旱以及长江以外的注入洞庭湖的河流,中上游大修水库截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三峡水库运行对洞庭湖枯水期水位的影响,由论证的抬升到实际的下降,这是对洞庭湖环境认识的巨大反。水位抬升是洞庭湖研究者原有的共识,而水位下降现在则认识不足,故即使三峡水库运行后发表的调查研究报告或不提及[18],或未予认可。

2)长期以来对洞庭湖的问题总是以水、沙为灾,治理也是以此出发,而缺水基本不考虑,自然也无治理之说。

3)三峡水库的运行是解决洞庭水、沙灾害的重大举措,其巨大作用人所共知;但它同时使枯水期缺水。洞庭湖枯水期缺水是一个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应是三峡水库运行所产生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就涉及农业地质环境评价问题。

所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省的和地质勘查、建筑和岩土测绘有关的单位和公司()。谢谢!

4 几点建议

中化,贵州地矿局+很多分队,贵州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很多分队,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4)鸟类变化院综合甲级院,成都市西青路119号,028 87725507

这个不是很好搞

所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省的和地质勘查、建筑和岩土测绘有关的单位和公司()。谢谢!

3 [3] 全国地质资料馆 . 地质资料管理技术规范与标准 [M]数据库类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对管理人员和化服务的影响

中化,贵州地矿局+很多分队,贵州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很多分队,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综合甲级院,成都市西青路119号,028 87725507

这个不是很好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