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抗美援朝12月24日 12月24日是志愿军的胜利之夜

放弃飞虎山,麦克阿瑟以为自己赢了,成功葬送3.6万

在抗美援朝次战役中,由梁兴初率领的志愿军第38军,按照的命令进攻熙川之南朝鲜军第8师。与第38军有着很大的渊源,第38军的 历史 可以追溯到参加平江的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当时的团长就是。因此,梁兴初在接到作战任务之后,对着手下的师长们说道:“这是第38军的出国仗,又是彭老总指挥我们。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打好,别在彭老总面前丢人。”

抗美援朝12月24日 12月24日是志愿军的胜利之夜抗美援朝12月24日 12月24日是志愿军的胜利之夜


抗美援朝12月24日 12月24日是志愿军的胜利之夜


然而,梁兴初怕什么来什么,第38军首战就没有打好,不仅梁兴初受到的严厉批评,而且看着兄弟部队个个都立了功,第38军全军上下都觉得憋屈。这是怎么回事呢?10月24日晚11时,命令梁兴初率领第38军并指挥第42军第125师,迅速集结于熙川以北的仓洞、文明洞地区,准备对熙川之南朝鲜军第8师实施歼灭。梁兴初在认真分析研究之后,决定以第113师主攻熙川,以第112师迂回至熙川以东断敌退路,第114师作为预备队随时待命。

梁兴初自信满满,在他看来,第38军进攻熙川之南朝鲜军第8师,完全是牛刀杀鸡。不过,很快战场上出现的一个突况,让梁兴初有点犹豫不决了。第112师师长杨大易,在率领部队迂回的途中,从朝鲜军那里听到了一个消息:熙川有的一个黑人团,兵力将近有1000多人。杨大易大吃一惊,因为这和志愿军司令部给的情报相甚远,他急忙将这个情报,上报给了梁兴初。

梁兴初得知之后,也感觉到意外,鉴于敌情有变化,他立即慎重了起来,下令部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然而,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做好充足的准备就意味着,不可能快速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一来,第38军就错过了进攻时机,终导致敌人有所察觉,提前逃出了熙川。其实,在10月28日这一天,第113师第377团和第338团就在熙川附近与小股敌人遭遇,当时如果这两个团能够迅速向熙川进攻的话,或许早就歼灭了敌人,拿下了熙川。

但是,由于推迟了进攻时间以便部队做好准备,直到10月29日下午5时,梁兴初才下令发起进攻。结果,第38军扑了个空,熙川之敌于当天凌晨已经逃走了,而且并没有什么黑人团。得知熙川之敌跑了,气得大骂:“叫梁兴初给我追!像个小脚婆娘一样,慢慢腾腾走不动路。”梁兴初懊悔不已,他在电话中对着第112师师长杨大易也是一顿痛骂:“你谎报军情,好大的胆子,你给老子找出黑人团来,老子就要这个黑人团!”

10月29日当天,致电梁兴初,命令第38军向新兴洞、球场、军隅里方向攻击前进,向敌人的侧后方实施迂回,配合第39军、第40军歼灭潜至温井、云山地区之敌,以打开战局,造成继续歼敌的有利态势。从当时战场局势来看,梁兴初和第38军的任务,具有重大的战略性,只要第38军能够迂回穿插到位,那么就能切断清川江南北之敌的联系,这样一来,志愿军势必会进一步扩大战果,给予敌人更为沉痛的打击。

梁兴初接到任务之后,自然不敢大意。梁兴初觉得第38军在熙川扑空,自己也有很大责任,谁让自己没有准确分析研判敌情呢,现在只能将功补过了。梁兴初立即下令,全军向价川和军隅里迂回穿插。11月1日晚,第38军进至新兴洞、球场一线,与封堵而来的南朝鲜军第7师遭遇,南朝鲜军第7师的后面是正在北进的第2师。11月2日凌晨,第38军逼退南朝鲜军第7师,攻占了新兴洞、球场,敌人退至飞虎山一线继续防守。

只要第38军能够歼灭南朝鲜军第7师,拿下飞虎山并占领价川和军隅里,那么就胜利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战略任务,与兄弟部队一起形成了对清川江以北之敌的包围。飞虎山位于价川和军隅里的东北方向,只要第38军能够突破飞虎山,那么攻占价川和军隅里就不在话下。所以说,真正考验梁兴初和第38军的时候到了,而且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因为,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对此已有所察觉,并于11月3日向清川江以北的部队,下达了全线撤退命令。

11月3日,第38军第112师进至飞虎山下,师长杨大易将攻占飞虎山的重任交给第335团。第335团是第112师乃至第38军的主力团,以善于攻坚而闻名。当时,担任第335团团长的是范天恩,他之前曾担任过第38军作战科科长,深得梁兴初的器重。第38军入朝作战之后,范天恩说什么也不在军部待着了,他主动申请去一线部队。梁兴初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范天恩的请求,让范天恩去第112师第335团当团长。

11月4日拂晓,天空中下着蒙蒙小雨,飞虎山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雨雾之中。范天恩指挥第335团开始了对飞虎山的攻击,第2营从正面主攻飞虎山主峰,第1营和第3营从侧翼分别攻占飞虎山左右两个高地。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第335团成功攻占飞虎山,负责防守飞虎山的南朝鲜军第7师第5团溃不成军,在其友军第3团的接应下逃到了军隅里。范天恩拿下飞虎山之后并没有停歇,为了完成迂回穿插任务,他立即派出一个营向军隅里追击。

正在此时,范天恩接到第112师师长杨大易的命令:停止追击,就地防御。接到命令之后,范天恩急忙叫回了派出去的一个营,他一时还转不过弯,心里还在想:不是要迂回穿插至价川和军隅里吗?为什么要停止追击?当时,范天恩并不知道,“停止追击”的命令是下达的。因为,即使第38军现在就攻占了价川和军隅里,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清川江以北之敌已经溃逃到了清川江以南。

位于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内,站在作战地图面前,正在构思一个新的。认真分析了战场态势:,敌人虽然全线溃退至清川江以南,但是以麦克阿瑟狂妄自大的性格,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很有可能再次向北发动攻势。第二,志愿军将战线从鸭绿江南推至清川江,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场局势,并且志愿军的意图和目的并没有暴露,敌人既不弄不清和他们作战的是什么部队,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

因此,采取“示弱诱敌”的战法,将敌人引诱至清川江以北预定战场,然后予以围歼。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所以才向第38军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同时,在把敌人引诱至预定战场之前,志愿军必须争取时间调整好部署,做好一切准备,所以同时向第38军下达了“就地防御”的命令,避免出现“志愿军还没调整部署好,敌人就进入预定战场”的情况。

根据的和要求,刚刚占领飞虎山这个战略要地的范天恩第335团,无疑就成为了控制战场节奏的“节拍器”。一方面,在志愿军调整部署,做好准备之前,范天恩第335团要在飞虎山阻挡敌人的进攻,避免敌人过早进入预定战场。另一方面,在志愿军调整部署完毕,做好一切准备之后,范天恩第335团要收放自如,适时把敌人放进来,而且还要不断引诱敌人放胆进入预定战场。

实际情况正如所料,麦克阿瑟很快组织起了试探性攻势。就在范天恩第335团攻占飞虎山当天下午,敌人就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以密集阵型开始对飞虎山实施轮番攻击。由此,抗美援朝战史上的飞虎山阻击战拉开了大幕。从11月4日开始,到11月8日为止,范天恩率领第335团将士们在飞虎山上,与敌人展开了五个昼夜的激烈战斗,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毙伤俘敌1800余人,自身伤亡700余人。

11月8日晚,第112师师长杨大易向范天恩下达了命令:“放弃飞虎山,后撤30公里。”已经打红眼的范天恩一听就火了,随即说道:“撤退?我们第335团拼守卫飞虎山阵地,没让敌人前进一步,现在要后撤30公里,再撤退不就到鸭绿江边了?这样的命令,我无法理解,我无法向战士们交代!”此时,杨大易师长严肃地说了一句:“这是彭老总的命令!无法改变!你们必须执行!”

原来,在范天恩率领第335团于飞虎山顽强阻击敌人的同时,已经在预定战场上做好了调整和部署。第50军、第66军、第39军、第40军,在敌人进攻线路的正面一字排开,设伏于定州、泰川、云山、球场以北地区,第38军、第42军在敌人进攻线路的右侧伺机而动,设伏于德川、宁远以北地区。的设想是:正面四个军向进入预定战场的敌人,打出一记直拳;侧面两个军向进入预定战场的敌人,打出一记勾拳,将敌人装进口袋里予以围歼。

下令放弃飞虎山,说明范天恩第335团已经完成了“为大部队调整部署争取时间”的任务,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诱敌深入,让敌人快速进入预定战场了。下令放弃飞虎山,这让攻占飞虎山,继而向北进攻的敌人欣喜若狂、得意洋洋。敌人在媒体上大肆吹嘘:飞虎山之战是“联合国军”的“巨大胜利”,在“联合国军”凌厉攻势面前,对方士气低落,溃不成军,仓皇向北逃窜。

吃了“飞虎山”这块故意丢下的蛋糕,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一向狂妄的麦克阿瑟以为自己赢了。接连几天,麦克阿瑟恬不知耻地站在采访镜头面前大放厥词,沉溺在“胜利”中不可自拔。很快,麦克阿瑟宣布了他蓄谋已久的“总攻势”,以第10军在东线、第8集团军在西线,同时向北发起总攻,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为了实现这一,麦克阿瑟还将位于二线的第25师和土耳其旅、英军第29旅调至西线,将第3师调至东线,以增强一线兵力,进而实现短期内结束朝鲜的美梦。

11月21日,在志愿军的引诱和迷惑下,“联合国军”西线部队进至嘉山、龙山洞至德川、宁远一线,东线部队进至长津湖地区,全部进入志愿军早已埋伏好的预定战场。11月24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麦克阿瑟,下令东、西两线“联合国军”发起中的“总攻势”。11月25日黄昏,考虑到西线战场条件已经成熟,果断下达作战命令,向敌人发起全线反击。11月27日晚,志愿军第9兵团在东线战场上开始发起全线反击。

战至12月3日,惊慌失措的麦克阿瑟下令“联合国军”全线退却,志愿军随即发起追击。此后的几天里,西线“联合国军”从清川江一路溃退至三八线,东线“联合国军”溃退至咸兴、兴南地区,搭乘舰船从海上逃窜。12月24日,志愿军第9兵团和朝鲜军攻占咸兴、兴南地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宣告结束。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东、西两线部队,共计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2.4万余人,给予敌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个人分析认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抗美援朝次战役行将结束之际,在敌人已经溃退至清川江以南的局面下,运筹帷幄、巧思妙想,采取“示弱诱敌”的战法来谋划第二次战役,终成功将狂妄自大的敌人引诱至预定战场,实现了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场局势。这正是体现了“谋全局”和“谋一域”,“谋万世”和“谋一时”之间的不同。

从“谋全局”和“谋一域”来讲,在次战役结束之时,志愿军将战线从鸭绿江南推到清川江,攻占了清川江以北广大地区。如果此时志愿军仅“谋一域”,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以清川江为界与敌人对峙,那么一方面会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和意图,让敌人提早有所防范,不利于下一步作战;另一方面还会让自己过早陷入与敌人之间的阵地战和攻坚战,而这种模式,对于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均处于劣势的志愿军来说,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得不偿失。

如果此时志愿军能“谋全局”,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从清川江主动后撤,在清川江以北提前设伏,然后引诱敌人从清川江向北进入预定战场。那么,不仅能实现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而且还能“退一步进两步”,取得更大的战果。从第二次战役的结果来看,志愿军不仅歼灭敌人3.6万人,而且成功实现了战线的南推,从清川江一直推进到三八线,扩大了自己的纵深,一举扭转了战场局势。也就是实现了“退一步进两步”,这正是“谋全局”的结果,也是和“谋一域”的不同。

从“谋万世”和“谋一时”来说,就是长久的胜利和一时的胜利的不同。在次战役结束之时,如果志愿军在乎一时的胜利,抓住因一时胜利而取得的“战利品”不放,那么势必会有所顾虑,僵化板,无法实现战术的灵活多变,无法实现战法的神出鬼没。试想一下,如果志愿军始终在清川江与敌人对峙,那么还能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吗?还能用“割裂围歼”的战术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只能是要么防御,要么进攻,与敌人直来直去,互打消耗战。

“谋万世”就是谋取长久的胜利。就拿飞虎山来说,采取“示弱诱敌”的战法,主动放弃这个一时得来的“战利品”,让敌人尝到了甜头,让麦克阿瑟以为自己赢了,使原本就狂妄自大的敌人更加骄狂,让敌人落了个“骄兵必败”的下场。而且,再看看在第二次战役之后,飞虎山这个一时放弃的“战利品”掌握在谁的手里?大家就明白了什么叫长久的胜利,什么是“一时”和“万世”的区别。

在《论持久战》中说过:“我们历来主张诱敌深入,就是因为这是在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有效的军事政策。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这种弱势是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硬件”上弱势,而在战斗意志、部队士气等“软件”上,志愿军则占据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够克服硬件上的弱势,发挥软件上的优势,就能取得终的胜利。那么,具体如何做呢?答案就是说的——诱敌深入,在有利于我们的时间,有利于我们的地点,打有利于我们的仗。

《孙子兵法》有云:“利而诱之,卑而骄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敌人一点小利,然后去引诱敌人,用谦卑的言辞表示自己的弱小,使敌人骄傲自满起来,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打击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下令放弃飞虎山,就是给了敌人一点小利,让麦克阿瑟以为自己赢了,以为志愿军的力量非常弱小,使其狂妄自大的心态不断膨胀。结果,在“示弱诱敌”的战法下,麦克阿瑟成功葬送了3.6万人的部队,其中就多达2.4万人。让我们向伟大的志愿军致敬!

抗美援朝为何非打不可?如果不打会怎样?佩服的英明决策

1950年6月25日,近邻的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两天后,美国基于争霸世界、遏制等目的,悍然介入朝鲜半岛内战。

10月上旬,联合国军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以美国为主的兵力居然越过了三八线。 这时候,美国官员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否出兵朝鲜?

其实,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美国人,对于我国也是一个重要的抉择。

当时,新刚刚成立,很多高层都不主张我军介入朝鲜。,排除万难,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志愿军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以为主的“联合国军”,并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

终,从鸭绿江畔一路退到三八线以南。

其实,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当时,美国是刚刚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强国,新刚成立不到一年。

即便没有人能够保证我军一定能战胜美国,但依然决定出兵朝鲜。

为什么抗美援朝非打不可?如果我国选择不打,结果又会怎样呢?

与朝鲜的关系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 我国在 历史 上一直是朝鲜的“宗主国”。

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有8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一直以来,中朝之间唇齿相依,彼此友好往来。 “九·一八”事变之后,朝鲜抗日战士曾经加入过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共同抗击日本关东军。

朝鲜很多革命志士还加入。其中,朝鲜人就是其中之一。 不仅如此,也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份子,帮助东北军民与日寇展开斗争。

解放期间,朝鲜也成为东北联军的“大后方”。朝鲜为东北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全面支援,朝鲜更有3个师参与了解放东北的战斗。

我国与朝鲜有着深厚而真挚的革命情谊。 如今朝鲜面临困境,我国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方面的请求

自从成立伊始,方面就对我进行过大量的帮助。我在解放取得胜利后,更加重视与方面维持良好关系。

新成立后不久,我国与签署了友好盟约,并建立了军事同盟关系。随后,更是希望我能担负起的重任。

不过,显然不想将拱手相让。 朝鲜是的门户,自然是希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随后,朝鲜爆发,并未向北京方面作出任何通报。

后来,方面更不想直面美国。 于是,不得不向我国提出了一个请求:出兵。

是 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对我国更是多次提供帮助。如今,方面提出请求,我国不得不予以重视。

中美之间的关系

抗战结束之后,全然不顾从前与我的协定,公然发动内战、

随后,美国为和他的反动政权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后来,,不得不带着余部溃逃。

1949年,我国解放除和之外的大部分国土。 这时候,美国再也无法将“长手”伸到我国内部。 对此,我国解除了美国对于我国领土安全的威胁。

不过,美国对此采取了更为强烈的外交手段,并与方面结成了同盟关系。

新成立之后,美国为了保留自己在我国的“特殊利益”,更是一再拖延撤离我国国土的时间。 1950年1月13日,到访问时明确提出,将美国领事代表全部逐出。

美国随后宣布,不承认北京合法政权。当然,美一切不合理的借口背后,都是躲在的政权后,将中美之间的矛盾持续激化。

朝鲜爆发之后,美国随即宣布派兵增援南朝鲜李承晚。 随后,又派出第七舰队侵占。

之所以如此行动,是对朝鲜越过三八线举动的反击。他错误以为朝鲜的举动背后是有和我国指使。

不过,这一次的矛头不仅仅指向了朝鲜,还直指刚刚成立的新。 不仅如此,美国还大肆宣称“地位未定论”,破坏了完成祖国统一的夙愿。

对此,我方对美方的行为也作出回应。基于美国公然干涉我国内政,我方通过印度驻华代表通告美国,

“若越过三八线,必定不会对朝鲜坐视不理!”

民心向背 出征朝鲜

其实,之所以选择出兵朝鲜,是因为新的安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

不仅如此,、世界的和平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刚满周岁的新是否敢于迎战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场严峻考验。

从全球战略高度、中朝两国唇齿相依的关系、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考虑,坚决主张出兵支援朝鲜。

1950年8月4日,在局会议上,明确表示,

1950年10月27日,在中南海接见了王季范和周世钊。针对周的疑虑,是这样说的,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置之不理’。”

“如今美帝的矛头将直指东北,如果美帝真把朝鲜搞垮了,就算他们不过鸭绿江,东北地区再也没有好日子了,只能每日活在威胁之中…”

“美国已经在身上插了三把尖刀。把从朝鲜插在我们头上,第二把从插在我们腰上,第三把通过越南插在我们脚上。 如果美帝从这三个方向进攻,我们的处境就会相当被动。如今我们抗美援朝,不让他们算盘得逞! ”

初,、曾考虑让担任志愿军的统帅。首先,志愿军主力四野原是的老部下;其次,志愿军后方的东北又是解放时期四野的老根据地。

重要的是,当时只有44岁,在所有元帅中年纪轻。而且,一直以能打仗、花样多而著称,在内威望也高。

评价“打仗又狠又刁!”

可是,一再以有病为借口,坚决不去朝鲜。,他竟以治病为由躲去了。

后来,、便改派当统帅。 彭总于危难之际欣然受命,在之后的几次会议中,他都明确表示赞成、的出兵方针。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事实证明,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确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决策。

1950年10月19日晚8时,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志愿军主力在彭总率领下,从安东、长旬河口、辑安跨过鸭绿江,奔向抗美援朝战场。

10月25日,敌机发现我军渡江,美伪军全线推进。此时,我先头部队已经进至鸭绿江边的楚山。25日当晚7时,我40军118师、119师分别与伪6师的先头部队遭遇,并在两水洞丢歼敌伪6师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至此,正式揭开了抗美援朝。

我方利用战略上出其不意、灵活机动的战术,向敌人发起猛攻。 经过10天交战,西线敌人全线撤退。

这次交手,志愿军歼敌共15000余人,可谓旗开得胜,收复楚山、熙川、云山等城市。

11月24日,麦克阿瑟飞到朝鲜,发表一条号令,

在麦克阿瑟看来,我军并不敢与之集中较量。实际上,我志愿军早已集中了9个军30余万人的兵力,并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敌人主力诱至云山、熙川、博川、龟城一线,随后发动猛烈反击。

11月7日至25日,我志愿军大举反击。12月6日,平壤被解放。12月24日,东线敌10军被迫从海上撤退。

至此,我志愿军共歼灭敌人36000余人,收复三八线以北地区,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基本上完成了出兵抗美援朝的任务。

在此次战役期间,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

“美国有,也没什么了不起。它有它的,我有我的,我坚决相信,我们的,一定可以打败美国的!”

12月3日,麦克阿瑟还曾提出对我国进行军事报复:封锁我国海岸;动用海军炮火和空军摧毁我国军事工业;派蒋的入朝作战;再派蒋的对大陆进行钳制性进攻。

12月6日,美国参谋长联合会议给美国各地总司令下达紧急战备指示。12月16日,行使战时权力,美国进入“紧急状态”。

接到情报后,反而笑了起来,

美国的恐吓政策吓倒了英国,联合国会上许多议论纷纷、闹得不可开交。

如果不出兵、不参战

那么,如果当初决定不出兵朝鲜,之后会怎么样呢?

其实,1950年8月下旬,朝鲜战局已成僵持局面。敌军在洛东江地区负隅反抗,随后又增调大批在釜山、大丘登陆。

此时,朝鲜已经无法消灭大丘和釜山地区的敌人。此时,更以军舰炮轰商船、渔船,并用飞机不断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镇、村庄。

如果决定不参与朝鲜,那么,和南朝鲜将会占领朝鲜半岛。 北朝鲜或许会按照的建议,进入我国东北成立。

不管我们参不参与,战火已然烧到了我国东北境内。如果入侵我国东北边境,方面或许会依照中苏盟约,向我国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45年出兵东北时,就曾通过中苏盟约逼迫同意外蒙“维持现状”。后来,旅大港和中长铁路就进了方面的手中。

去访问时期,同方面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至此,从前进入之手的旅大连港和中长铁路终于被我国收回。

不过,并没有立即交回。 直到朝鲜之后,新任人才终于将旅大港交付于我国。

这就意味着,一旦方面进入我国东北地区,那么,旅大港将无法被收回。

朝鲜面临生存亡之际,如果我国以装备落后、训练不充分等理由不出兵,那么日后美帝就成了我们直接的威胁。这样一来,我国国防、都会处于不利地位。

不仅如此,我国在 主义阵营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我国的形象也会受到很大冲击。 未来,亚非拉独立运动更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旦让美国占领朝鲜半岛,我国各种事业的进程都会扰或影响。除了要在东北部署大量兵力,东南沿海、地区也要部署大量兵力。

1953年2月,对外宣布,

“美帝愿意打多少年,我们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愿意罢手为止。”

抗美援朝的胜利,使新得到了世界的尊重和敌人的敬畏。

一位曾去过朝鲜战场的美国老兵这样评价上甘岭战役,

“志愿军的火力不如我们,却把我们打成了傻子。”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也有一番感慨,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对手!”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谈及在朝鲜战场的经验教训时说,

“谁想跟打仗,一定有病。”

朝鲜胜利之后,我国终于赢得了难得的和平建设时期。如果没有出兵参战,或许也会如印度一般,只能成为他国的“附属品”。

朝鲜不仅关乎朝鲜的存亡,更是关乎新的生。

历史 进程证明,的英明正确。作出抗美援朝决断的,也将被铭记。

长津湖战役是怎样的?

长津湖手抄报文案:

一、长津湖:

长津湖,是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在咸镜南道。建有高55米、顶长700多米的重力坝。长津湖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从泗水把湖水引进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南流入城川江,后注入咸兴湾。

二、长津湖战役:

1、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战功显赫的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中全歼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的拐点,为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2、战役基本过程:

抗美援朝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委员会和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志愿军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残部在7艘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教导员称,他是全营没冻伤的。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数百人。

抗美援朝的几个战役

抗美援朝志愿军进行了五次战役,五次战役中的战役有:清川江战役,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飞虎山阻击战和金城战役等。

抗美援朝战役

1、清川江地区围歼战是志愿军同进行的一场战役,志愿军西线部队经过连续7昼夜作战,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

2、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战功显赫的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

创造了抗美援朝中全歼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的拐点,为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3、上甘岭战役,方面称之为三角山战役(Battle of Triangle Hill),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的战役。

4、金城战役(Battle of Kumsong)是抗美援朝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此役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5、飞虎山阻击战是抗美援朝中的一次战役,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阻击敌人,为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第66军在朝鲜战场西线部署形成包围之势赢得了时间和战机,让拥有大量飞机、火炮、战车的“联合国军”陷入了我军的“诱敌深入”。

抗美援朝的意义

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主义的独立,捍卫了新的安全,保障了新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保卫世界和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的地位,加速了的建设。

抗美援朝有哪些战役 分别是什么

抗美援朝有五次战役,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来看一下详细信息吧!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

1、次战役

抗美援朝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2、第二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3、第三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是志愿军和朝鲜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

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并适时停止了战役追击。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

4、第四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志愿军和朝鲜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志愿军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志愿军立即由休整转入防御,与朝鲜军一起,展开第四次战役。

5、第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战役的结果是志愿军和军将“联合国军”从三八线附近地区打退到汉江南岸地区,但又被“联合国军”推回到三八线南北地区,志愿军和军共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8.5万余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