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李清照的送别诗_李清照的送别诗词

你好朋友,

李清照的送别诗_李清照的送别诗词李清照的送别诗_李清照的送别诗词


李清照的送别诗_李清照的送别诗词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既不是送别诗也不是边塞诗。

诗曰:

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希望能帮到您。

属于边塞诗。《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夏日绝句》是宋朝大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诗歌不是边塞诗也不是送别诗,而是一首怀古诗,借西楚霸王项羽的典故来讽刺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觉得应该是送别诗,不是边塞诗来的,从他诗的意思来理解。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行径。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译文

与姐妹们分手时,惜别的泪水打湿了衣衫,洇湿了双腮,送别的《阳关曲》唱了一遍又一遍,纵有千言万语,也难尽别情。而今身在异乡,望莱州山长水远。寄宿馆所,秋雨潇潇,不禁感到无限凄清。

被离情别绪搅得心乱如麻,竟不知在饯行时姐妹们送别酒是如何喝下去的,那杯中酒是深是浅,都全不知道了。嘱咐姐妹,你们要将音讯让过往的大雁捎来,以慰我心,东莱毕竟不像蓬莱那样遥远。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于离别的诗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李白《渡荆门送别》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 苏武《留别妻》

送杜少府之刃蜀洲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王勃目送自己的朋友赴任蜀中。

《晓梦》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注释:

1、疏钟:稀疏的钟声。

2、安期生:秦时仙人。

3、邂逅:不期而遇。

4、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5、玉井花: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6、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7、嘲辞:嘲谑之辞。

8、活火:火之焰。

9、莫可涯:无涯,无穷尽。

10、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11、咨嗟: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而记梦诗仅此一首。诗中写了神仙境界中仙人们逍遥自在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全诗写得洒脱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有仙骨神韵,在清照诗作中,可谓独具一格。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诗

《锦瑟》

作者:李商隐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诗意: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赏析: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享盛名;然而它又是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解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溪此诗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写出二人被迫分别之苦,与分别的恋恋不舍,作者以托王之心暗喻对面对的结局的愤恨,与此情的恋恋不舍。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唐人诗中,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溪诗之所以为玉溪诗者,尤在于此。

玉溪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晓窗

魏源 晓窗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译文及注释】

(怀志) 诗人巧借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之典,警示人们要立志奋发,有所作为,切不可蹉跎岁月,要有时不我待,立志济天下,安邦民,为国献身。

【赏析】

由少到老,世上千千万万代人,他们的岁月与生命,都无一例外地消磨在报晓的鸡鸣中,无志者消沉,蹉跎岁月;有志者奋发,建功立业。人生短促,时不我待。

李清照 感怀

《感怀》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注释:

1、宣各辛丑: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2、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原名掖县)。

3、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宋时考试以此为据,不依《广韵》、《集韵》。

4、公路:汉末袁术,安字公路。《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遂。李清照诗中用以喻室中空无所有。

5、青州从事:指好酒。

6、孔方兄:指钱。古钱外廓圆,内方孔。

7、喜生事:喜,喜好。生事,引起事端。

8、燕寝凝香:燕寝,古代多指帝王寝息之所。后亦指地方官员之公馆。赵明诚为莱州知事,故云。香凝,香气凝结。

9、乌有先生:乌通无。即无有先生。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三(1121年)八月。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后,赵出守莱州。李清照于莱州作此诗。诗的开头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从写生活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心境。然后转入议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此诗虽为因闲而作,却绝非赋闲之篇,诗人的理想、情、吕品格、皆融于诗中,是一首较好的述怀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