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_钴铒谭记翻译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小石潭记》原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是柳宗元,他用简洁清隽的语言,刻画了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有强烈的艺术感。

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_钴铒谭记翻译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_钴铒谭记翻译


《小石潭记》全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注释及翻译

注释

1.篁竹:成林的竹子。

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佩、玉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制装饰品。

3.清洌:清澈。

4.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为:成为;作为。

5.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8.坻:水中高地。

9.屿:岛屿。

10.嵁:不平的岩石。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1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上下,表示数目不确定,左右。

13.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布:映现。彻:穿过,透过。

15.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16.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7.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忽明忽暗,一会儿显现,一会儿隐没,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19.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21.以其境过清: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清:凄清,冷清清。

22.居:停留,之:代小石潭的景物。

23.隶而从者:跟随着我们一起来的人。 隶:随从。而:表并列。 从:跟随,动词。

24.小生:年轻人。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儿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一眼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都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永州八记》具体指《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八篇游记。

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的译文

作品名称:钴鉧潭西小丘记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永州八记》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6)。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7)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8),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9),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10),瀯瀯之声与耳谋(11),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12),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3),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14),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1)钴鉧(gǔ mǔ)潭:潭名。钴鉧,熨斗。潭的形状像熨斗。故名。

(2)西山:山名。在今湖南零陵县西。寻:通“循”,沿着。道:这里是行走的意思。步:指跨一步的距离。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

(3)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4)湍(tuān):急流。浚(jùn):深水。而:连接两个词,起并列作用。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

(5)焉:用于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一下。

(6)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7)而:连接先后两个动作,起顺承作用。

(8)殆:几乎,差不多。

(9)嵚(qīn)然:倾斜。相累,相互重叠,彼此挤压。

(10)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1)罴(pí):人熊。

(12)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13)笼:等于说包笼,包罗。

(14)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

(15)怜:爱惜。售之:买进它。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

(16)更:轮番,一次又一次。器用:器具,工具。异:同刈(yì)割。

(17)其中:小丘的当中。以:同“而”,起顺承作用。

(18)举:全。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19)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

(20)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21)瀯瀯(yíng 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22)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23)虽:即使,纵使,就是。好(hào)事:爱好山水。

(24)或:或许,只怕,可能。焉:表示估量语气。

(25)胜:指优美的景色。沣(fēng):水名。流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镐: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鄠(hù):地名,在今陕西户县北。杜: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沣:镐、鄠、杜,都是在当时京都长安附近的豪门贵族聚居的地主。

(26)是州,这个州。指永州。

(27)陋:鄙视,轻视。

(28)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29)其:岂,难道。遭遇:遇合,运气。

(30)所以:用来……的。所,助词,以,介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词“贺”(包括它后面的宾语)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祝贺这小土山运气的手段。[2]

作品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象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1]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钴鉧潭的形势,主体是水;小丘的形势主体则是石。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奇”,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神态,再进一步,用一个“负土而出”的出字,又写出了石的动作。石的奇状既多到殆不可数,作者无法写尽,于是举出其中的两组作为代表,“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然而如此美好奇特的小丘,却是主人的“弃地”。弃到价止四百,而且连岁不能售。小丘的遭际震动了作者的心,于是他怜而买之。得到小丘后,“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这番去除务尽的行动,是对自然界秽草恶木的憎恶,又传达出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声东击西,指桑骂槐而已。当铲刈焚烧之后,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文中写道:“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作者得意之余,回想发现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帝畿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被弃置的小丘“农夫过而陋之”,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胜,后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而已。

永州山水,在柳宗元之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是这些偏居荒芜的山水景致,在柳宗元的笔下,却表现出别具洞天的审美特征,极富艺术生命力。正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所说:“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柳宗元时而大笔挥洒,描摹永州山水的高旷之美,使寂寥冷落的永州山水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3]

这篇文章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他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正如他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他是以心与笔“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像《钴鉧潭西小丘记》中所写的景物是:“清泠之状与目谋,瀴瀴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这山水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所以,他笔下的山水,都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也有他诗中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在同病相怜的情况下,能够努力发掘、欣赏这遗弃的美好风景的只有柳宗元,而能够安慰孤苦受辱的柳宗元的也就是这些山水了。[3-4]

《永州八记》对自然美的描绘,贵在精雕细刻出一种幽深之美。八记描写的大都是眼前小景,如小丘、小石潭、小石涧、小石城山等,柳宗元总是以小见大,犹如沙里淘金,提炼出一副副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描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创造出一种空无人迹的山野清幽之美。又如《石渠记》对小石渠之水流经之处细腻的刻画,在长不过十许步的小水渠上,一处处幽丽的小景,美不胜收。越过石渠是昌蒲掩映、苔藓环绕的石泓,又折而西行,旁陷岩石之下是幅员不足百尺、鱼儿穿梭的清深的小水潭,又向北曲行,则全都是诡石、怪木、奇卉、美竹。

作者眼前的这些小景,幽深宜人,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柳宗元曾经说:“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他的意思就是说虽然因永贞革新遭挫,但他未改本色,于是借山水之题,发胸中之气,洗涤天地间万物,囊括大自然的百态,在用笔赞赏山水美的同时,把自己和山水融化在一起,借以寻求人生真谛,聊以自慰。因而,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不是纯客观地描摹自然,而是以山水自喻,赋予永州山水以血肉灵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可以说,永州山水之美就是柳宗元人格美的艺术写照,物我和谐,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人与自然的交响华章。[3]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柳宗元画像

[5]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游历永州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编辑本段]『原文』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旷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钴鉧潭 ?

这一段78个字,主要内容是发表议论,谈感想.这是一篇游记文,一篇好的游记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来源于作者所创造的美的艺术形象,离开了具体的艺术形象,读者也就无法感受美的存在了.而作为山水游记,塑造形象的唯一工具就是语言文字,柳宗元的这篇小丘记,在运用语言方面很有一些特色.全文271个字,每一个字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他选用的词语,看起来很平淡很质朴,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但细细研究一番,就不难发现,作者是经过精心构思,很下了一些功夫的.我们随便举两个例子来谈谈.如写石头‘负土而出’,这个‘出’字是非常平常的一个字,可是它用在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跟石头一联系起来,就很不平常了.石头明明是耸立在山上,而作者却说它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不经过深入构思,作者能随意吐口而出吗?由于作者在构思中找到了‘出’这个动词,这篇文章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文章的艺术效果也就很不一样了.另外,最后一句,“所以贺兹丘之遭也”,这个“贺”字也不要等闲视之.在这个‘贺’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呢?我们不只是体会到一种喜悦的健康的思想情绪,也体会到作者对前途充满了自信心,作者很相信自己的才干.很相信自己的理想.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自信心,所以才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情况下,事先祝贺自己将会有好的遭遇.另外,作者很注意语言的音乐美.作者喜欢在散句中夹杂一些韵语,如“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这三个词组中的‘浮、流、游’都是同一个韵部的字,读起来很顺口.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钴鉧潭记》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钴鉧潭记》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记》翻译/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钴鉧潭记》注释

钴鉧(gǔmǔ)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钴鉧,熨斗,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屈:通“曲”,弯曲。

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啮:侵蚀。

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轮:车轮般的漩涡。

徐:慢慢地。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

以予之亟(qì)游:因为我经常去游玩。以,因为。予,我。亟,经常,多次。

款门:敲门。

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

芟(shān)山:割草开山。芟,割草。

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贸财以缓祸: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崇其台:加高潭边的台沿。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潨(cō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遥远。

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得西山(2)后八日,寻(3)山口西北道(4)二百步(5),又得钴鉧潭(6)。西二十五步,当湍(7)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8),生竹树。其石之突怒(9)偃蹇,负土而(10)出,争为奇状者,殆(11)不可数。其嵚然(12)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3)角列而上者,若熊罴(14)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17)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18)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19)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20)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1)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22)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23)之状与目谋,瀯瀯(24)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25)而得异地者二,虽(26)古好事之士,或(27)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28),致之沣(29)、镐(30)、鄠(31)、杜(3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33)也,农夫渔父过而陋(34)之,贾四百,连岁(35)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36)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37)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1)钴鉧(gǔ mǔ):熨斗。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è)其涯:啮,咬、啃。

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ì)游:以:因为。余:我。亟:经常,多次。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3)芟(shān):割草。

芟山:割草开山。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4)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缓祸,缓解目前灾难。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5)崇其台:崇,加高。

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加高潭边的台沿。

(16)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

延:加长。

槛:栏杆。

(17)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18)潨(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19)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20)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

于以:于此,在这里行。

迥:辽远。

(21)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译文

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

钴鉧潭记文言文翻译 篇1

《钴鉧潭记》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钴鉧潭记》翻译/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钴鉧潭记》注释

钴鉧(gǔmǔ)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钴鉧,熨斗,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屈:通“曲”,弯曲。

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啮:侵蚀。

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轮:车轮般的漩涡。

徐:慢慢地。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

以予之亟(qì)游:因为我经常去游玩。以,因为。予,我。亟,经常,多次。

款门:敲门。

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

芟(shān)山:割草开山。芟,割草。

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贸财以缓祸: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崇其台:加高潭边的台沿。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潨(cō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遥远。

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钴鉧潭记文言文翻译 篇2

原文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

1.寻:通“循”,沿着。

2.道:行走。

3.步:指跨一步的距离。

4.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5.湍(tuān):急流。

6.浚(jùn):深水。

7.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8.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9.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10.殆:几乎,差不多。

11.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12.冲(chòng)然:向上或向前的样子。

13.角列:争取排到前面去,一说,像兽角那样排列。

14.罴(pí):棕熊。

15.不能:不足,不满,不到。

16.笼:包笼,包罗。

17.货:卖,出售。

18.不售:卖不出去。

19.怜:爱惜。

20.售:买。

21.更:轮番,一次又一次。

22.器用:器具,工具。

23.刈(yì):割。

24.其中:小丘的当中。

25.举:全。

26.熙熙然:和悦的样子。

27.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

28.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

29.效:效力,尽力贡献。

30.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

31.谋:这里是接触的意思。

32.瀯瀯(yíng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

33.匝(zā)旬:满十天。匝,周。旬,十天为一旬。

34.虽:即使,纵使,就是。

35.好(hào)事:爱好山水。

36.或:或许,只怕,可能。

37.焉:表示估量语气。

38.胜:指优美的景色。

39.陋:鄙视,轻视。

40.连岁:多年,接连几年。

41.其:岂,难道。

42.遭:遇合,运气。

43.所以:用来……的.。

译文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小石潭》和《钴鉧潭记》都出自于柳宗元之手,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是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潭源,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幽的特点;前文抒发的是作者凄苦的内心思想,后文透露出了当地农名苦困的生活境况。

嘻嘻,我也是初二的学生,刚好做过这道题,所以……嘻嘻,要有最佳答案哦,谢谢

《小石潭》和《钴鉧潭记》都出自于柳宗元之手,都是《永州八记》中的作品,内容也都是写潭的,但是两文的写法有所不同;前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潭源,后文主要突出景物的清幽的特点;前文抒发的是作者凄苦的内心思想,后文透露出了当地农名苦困的生活境况。

一个结尾抒情,一个是书发心胸,片散结合!

钴鉧潭记全文翻译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鉧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

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扩展资料

赏析

这篇《钴鉧潭记》,是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第二篇。钴鉧潭是冉溪的一个深潭,冉溪是潇水的一条支流,也叫冉水,钴鉧潭的形状是圆的,好像一个钴鉧(圆形的熨斗),故取名为“钴鉧潭”,“记”是古代一种文体。该文是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所作。

《钴鉧潭记》以“钴鉧潭在西山西”开头,紧接《始得西山宴游记》,重点写潭。

钴鉧潭是由冉水汇成的,因而先从冉水着笔:“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曲折东流。”“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迅猛而来,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但偏偏遇上山石屹立,挡住去路。“奔注”之水抵石而下,但“抵”不过山石,只得“曲折东流”,似乎软弱了。然而不然,由于“颠委势峻”,故“荡激益暴”。

“荡激益暴”四字,不仅表现了水势因落差过大而迸发的巨大冲击力,而且进一步写出水的心情:遇阻之后,不甘屈服,反而更加暴烈,想在发泄它的满腔怨怒。怒气难平,进而“啮其涯”,狠命的啮完了水涯的沙土,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于是开拓出“旁广而中深”的水潭。

“流沫成轮”,乃是荡击的必然结果。不说“如轮”而说“成轮”,生动的画出了因水势冲击、回荡而形成的漩涡溅沫卷雪、旋转如飞的奇景。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因“屈折”而“荡击”而“啮噬”,直至冲出个水潭,这才平静下来。“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这又是一种安宁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静之境。这境界是幽寂、清冷的,从冉水的本性来看,难道它会安于这种处境吗?

作者笔锋一转,写自己得潭的经过,由写景过渡到叙事。钴鉧潭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

作者“乐而如其言”,把田地买了下来,短短数语,揭示了当时统治者的苛捐杂税,也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买地后作者对钴鉧潭的风景进行了精心的改造,“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潨然”,加高了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悦耳的水声。

经过改造后的钴鉧潭环境更优美了,更宜于“中秋观月”,更宜于站在潭上见“天之高,气之迥”了,只有在这幽丽清爽的大自然中,在这天高气迥的境界中,他可以说是“乐此不疲”、“乐而忘返”啊!

啮不动石岸的潭水,幽寂清冷,仿佛安于它的处境,抗不过恶势力的反扑而遭到贬谪的作者呢,与潭水结为知己,也仿佛安于他的处境。写了潭,也写了人,再度抒发感慨,绾合两者,收束全篇。“孰使与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作者说因此潭而忘故土,但在这“乐”的背后,也流露出隐隐的哀愁。这一切,既是自然景物的生动写照,又是他自己人格、情怀、处境的曲折反映。

全篇描写,看来很客观。直到结尾,前面绝妙的写景文字,顿时变成绝妙的抒情文字。徐幼铮说得很中肯:“结语哀怨之音,反用一‘乐’字托出。在诸记中,尤令人泪随声下。”

【原文】

钻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

钻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吗?

作品注释

(1)钴鉧(gǔ mǔ):熨斗。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è)其涯:啮,咬。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8 )然后徐行,徐:慢慢地 (9)有树环焉,有泉悬焉: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 (10)以余之亟(qì)游:以:因为。余:我。亟:经常,多次。因为我经常去游玩。 (11)款门:敲门。 (12)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 (13)芟(shān):割草。芟山:割草开山。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14)贸财以缓祸: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 (15)崇其台: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加高潭边的台沿。 (16)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17)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18)潨(cō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19)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20)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辽远。 (21)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作品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钴母潭水由冉水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峻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母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 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钻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开始大概是冉水从南边奔流下来,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其头尾水势峻急,更加激荡,侵蚀岸崖,所以边缘广阔而中部水深,最后遇有石头停下来;水流形成的旋涡像车轮翻滚以后,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静的水面有十亩。四周树木环绕,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来游玩,刚一敲门就来告诉我:“官租私债越欠越多,(没办法),我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其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让我更喜欢住在这野旷而忘掉故土,莫非是这钻鉧潭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