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有谁知道乙烯合成工业的历史——聚乙烯

有谁知道乙烯合成工业的历史(从乙烯被发现开始起,帮忙提供一下相关网页)

发展史:

有谁知道乙烯合成工业的历史——聚乙烯有谁知道乙烯合成工业的历史——聚乙烯


聚乙烯是1933年被ICI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的,当他们把乙烯和苯甲醛置于200℃和140MPa试图进行缩合反应时却得到了极少量白色固体,后来才搞清氧可以在高温高压下引发乙烯聚合,这样在高分子发展史上首次制得了聚乙烯,1939年该工艺实现了工业化。用这种以自由基作引发剂的高压工艺制得的聚乙烯有高度支化的结构和低结晶度,密度为0.915~0.925g/cm3,称为低密度聚乙烯。50年代Phillips石油公司和Mobil石油公司分别用氧化铬和氧化钼催化剂,在相对较低的温度、较低压力下制得基本呈线型的聚乙烯,这就是密度为0.940~0.970 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50年代中期重要的事件是Ziegler发现TiCl4和烷基铝组成的催化体系可使乙烯在较低温度、较低压力下聚合,并实现了乙烯和丁烯等其他α-烯烃的共聚,这一催化剂后经发展形成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共聚形成的支链降低了聚合物的结晶度,也降低了聚合物的密度,但大分子链呈线型,无长支链或枝杈状支链。用这种催化剂可以在低于4MPa的适中条件下生产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生产规模

聚乙烯的生产能力长期居各品种的第一位,它的消费量约占世界聚烯烃消费量的70%,占总热塑性通用塑料消费量的44%,消费了世界乙烯产量的52%。1999年世界聚乙烯生产能力达57.06Mt/a,2000年世界需求量为5l.26Mt/a。薄膜是聚乙烯主要加工产品,其次是片材、涂层、中空容器、管材及电线、电缆的绝缘和护套等。2002年我国聚乙烯产量3.55Mt,约占世界产量的6%。(Mt为百万吨)

生产技术

LDPE是用两种高压液相法工艺生产的,即釜式法和管式法。釜式法工艺生产的聚合物具有狭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有较多的支链甚至“枝杈”状支链;而管式法工艺的产品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支链较少。

线型聚乙烯(HDPE/LLDPE)是用低压液相法和气相法生产的。目前使用的两种液相法,即浆液法和溶液法,从总产量上看仍占优势,但近期气相法发展较快。重要的溶液法工艺是加拿大DuPont(现为Nova)的中压法工艺(10.3MPa)、Dow的低压冷却法工艺(2.76MPa)和荷兰矿业公司(DSM)的低压绝热工艺。这些装置均可以交替生产HDPE和LLDPE(工业上称之为可转换型装置,国内称全密度聚乙烯生产装置)。我国一套溶液法装置是位于抚顺的80kt/a装置,采用加拿大Nova公司技术

乙烯生产工艺有哪些

乙烯项目是利用石脑油、轻柴油为原料,利用管式裂解炉,进行高温、短停留时间反应,将原料油热裂解成氢气、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C5、等一系列化学产物,然后再通过精馏的办法,逐渐将各个产品分开,得到各种化工的基本原料。 q3 _; g3 _# n

乙烯装置是公认石油化工生产中复杂的装置,因为其温度的跨度从裂解炉的1100C,一直到冷区的-150C。因此乙烯产量可以作为一个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标志,能设计和制造、安装乙烯装置也就可以衡量一个石油加工水平的高低。

乙烯项目主要包括裂解区、急冷区、压缩区、分离区(冷区、热区),每个区可研究的东西都不少,把任何一个区的工艺摸熟了都可称专家了。可以看看王松汉的《乙烯工艺与技术》有个基本了解。

乙烯的工业生产工艺与原理是什么?

工业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实验室里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按1:3混合迅速加热到170℃,使酒精分解制得。浓硫酸在反应过程里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乙烯裂解分离工艺过程与设备特点介绍?

乙烯裂解过程是热裂解。是将饱和链烃通过裂解炉加热发生热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等产品。裂解炉裂解得到的产品是混合物包括乙烯、丙烯、、裂解汽油、燃料油等,首先通过急冷单元将重组分分离,剩余气体产物通过压缩机进入深冷单元和精馏塔,将小分子的乙烯、丙烯逐个分离。

乙烯裂解炉的特点是短停留、高温度,由于裂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反应,要求裂解炉管的管径逐步变大。

乙烯的工业生产工艺与原理是什么?

工业上所用的乙烯,主要是从石油炼制工厂和石油化工厂所生产的气体里分离出来的

。实验室制取乙烯是把酒精和浓硫酸按1:3混合迅速加热到170℃,使酒精分解制得。

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乙烯存在于植物的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

乙烯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聚乙烯及聚)、合成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于制造、、、醋酸、乙醛、乙醇和等,尚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我们吃的香蕉摘下来的时候就是青的,利用乙烯在运输过程当中进行催熟。

乙烯的生产工艺

从1997年开始,世界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到2000年增至3000万吨。目前,全球聚大公司正进入一个垄断生产能力和扩大经营范围的新时期。

生产技术上,全球聚生产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如,近美国西湖公司开发了新的骤冷塔合成工艺,使骤冷的裂解后产生的气态物流不再需要使用大功率的循环泵和大量管线,提高了骤冷塔的效率,解决了安全和环保问题。欧洲乙烯公司宣布,这个公司为使乙烷氧氯化生产的工艺工业化,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催化剂。采用这种催化剂可使乙烷在低温下反应直接合成,其成本比乙烯生产方法节省50%以上。

产品结构上,聚及其制品用途多样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国外一些大公司在聚专用料及制品方面加大了开发投入,开发了与橡胶交联共混的可硫化热塑弹性体、聚仿木型材、聚木材复合窗用型材。美国一些公司开发出了抗静电、防γ-射线辐射的聚薄膜及制品。为使聚皮革更富有天然皮革的质感,日本出光石油化学公司将天然蛋白质粉与聚树脂共混制成具有透气性的仿革。日本昭和化工公司为了解决聚板材及制品燃烧时释放毒性气体的问题,在加工时添加了一种以碳酸锂为主要成分的特殊助剂,燃烧时碳酸锂与反应,防止了气体的释放。目前,这种助剂已经商品化。此外,一些的聚生产企业运用纳米技术相继开发了性质优良的聚塑料。

面对发展趋势,我国聚行业要把握三个发展方向,以求得进步。

一是企业向规模化、大型化和集约化发展。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至2005年,我国将有约年50万吨聚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届时我国聚生产能力将达到年300万吨。根据我国石油化工发展规划,几套年产20万吨以上的聚装置将在2005年以后实施。如这些项目如期完成,则新增聚能力约为年200万吨,届时我国将形成几个大型聚生产企业。

二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法等多种生产工艺,改进聚合釜,以提高聚生产装置的性能;应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生产实现现代化,逐步淘汰一些无竞争力的小型电石法装置。

三是产品向专业化、多样化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除普通型聚树脂外,大力增加特殊用途的品种、牌号,例如,型材、管材、电缆用的专用料等的产量和质量也将接近或达到先进水平。

有这“三套马车”保驾,我国聚行业必将取得大的进步。预计到2005年,我国聚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300万吨,2010年将达到5000万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