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月满西楼为什么是西楼_月满西楼写的是什么

李清照的<一剪梅>里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西楼”应该如何理解?

古人都是喜欢登高远眺,像李清照这种有钱人家里有一座高楼,就是指高楼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月满西楼为什么是西楼_月满西楼写的是什么月满西楼为什么是西楼_月满西楼写的是什么


月满西楼为什么是西楼_月满西楼写的是什么


宋词讲究境界,不过是为了烘托一种氛围吧,没什么意思。宋词里很多普通的事物名字都被美化,比如红酥手,我以前一直以为是美人的人,后来才知道是红烧猪蹄子。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所以西楼就是指楼的西面!

“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

“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

没特殊意义,就是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中“西楼”有什么特殊含义么?李清照的词中也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易安的西楼和后主的西楼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些许异

相同之处在于在古人看来四季和五行都是对应的,西主秋,主商。秋季,商调都含悲伤,寂寥之意。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两首词,抒发的都是思念,孤寂的忧郁之情,以西楼对之,暗合西之原意。

不同之处在于易安的西楼是等待一个人,她在思念丈夫,盼望他归来,月满西楼象征的是典型的闺怨之情。后主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究竟是入宋之前后目前没有定论,但无疑后主的西楼象征的是一种不可言状的孤独与,相对来说心境要复杂很多。

后从时间上说,易安的月满西楼时间可能是深夜,也可能是前夜。但是后主无言独上西楼,紧跟着点出“月如钩”,秋天的夜晚在西楼望到残月,一定是深夜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后主的西楼更加凄凉和。

相见欢①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梧桐深院锁清秋。②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③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④

【作者】

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 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 “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而李清照的则注重一种悲凉的心境,没有什么特指

李清照的那句月满西楼是何意?其中这西楼是指什么啊?

月满西楼,字面意思是月光盈盈的照在西楼里。

这一句可能是从白居易的《长相思》中的“月明人倚楼”中化来的,有等待的意思。

在全句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当大雁飞回来的时候,谁托它捎来了书信呢?我站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西楼,应该不是指的具体某一座楼,而是一个指代。白居易的《西楼夜》中有“月没江沉沉,西楼殊未晓。”的句子。西楼应该是说明月已西斜,词中的人一直等待了一个晚上的意思。

月满西楼的意思是小楼洒满月光,摇曳着相思之人的残影。虽然冷清,却很美.西楼指李清照住的小楼.

一般古诗词中“西楼”指什么

古代民居中,西边的厢房主要住的是主人家,对应东边住客人,如,聘请的家庭教师在家中居住称”东宾”,而且东边的房多是杂室,如有厨房,厕所(古时就有称如厕为”登东”),储物间...

在诗词里的”西楼”实际上多是指代的闺房.什么月上西楼,独守西楼无不是表达一种孤独的心境.”西边房”里发生的动人爱情故事莫过于《西厢记》。莺莺就是住西厢(西边的房)

========================

补充解释为何主人家的居室在西:

根据建筑的传统,一般建造房屋基本上是座北朝南(其实北半球多是如此,应该是出于通风及采光的考虑),这样一来,房屋在平面显示时就是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表现,其实说到这里明眼人已经知道了,对.就是人以左为尊.所以主人房要居左,也就是位于房子的西边.

1.西宫,借指妃嫔,所以“西楼”、“西厢”等这样的词语就有了一层香艳脂粉味道,要说来历,我看也只能从这里找一点蛛丝马迹了。

2.古时女眷都住西厢房 西楼 跟这个有关系吧

朱楼或黄鹤楼

常见那些古诗文中的“西楼”究竟是什么意思?

“西楼”的意思是:西边的阁楼。下面通过一首古诗来理解。 【原文】: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宋代〕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

独自登上金陵西门上的城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这万里长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因金人侵占,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

【注释】:

金陵:南京。

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古代显贵者的冠饰。比喻显宦。

收:收复国土。

倩:请。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创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赏析】: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开始即写登楼所见。在词人眼前展开的是无边秋色,万里夕阳。秋天是冷落萧条的季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在《登高》中也说:“万里悲秋常作客。”所以古人说“秋士多悲”。当离乡背井,作客金陵的朱敦儒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落的秋景,悲秋之感自不免油然而生。又值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垂地”,说明正值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这种景物描写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朱敦儒就是带着浓厚的国亡家破的伤感情绪来看眼前景色的。他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

下片忽由写景转到直言国事,似太突然。其实不然。上片既已用象征手法暗喻国事,则上下两片暗线关连,意脉不露,不是突然转折,而是自然衔接。“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这是又一次的“衣冠南渡”。“几时收?”这是作者提出的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作者】: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西楼是古诗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古代官宦人家的闺房。诗词中涉及到西厢、西楼都指的是末婚,全部是和闺房春事有关。

1.西楼这是古诗里面一个意象。

凡带西字样的古建筑都与阴、偏、次、副等有关。西属于方位词,用在不一样的语境里有不一样的义项。

2.这是要讲到古人崇左还是崇右的礼仪问题。不一样的历史时期有不一样的标准,崇右是先秦,是右为上。文官和武官的官阶,武右文左,武称将文称官,武将安国,文官理政。所以,古人感觉武将作用大,于是把武将列为上,就是右将军。《将相和》中廉颇原来是武将,却位置在蔺相如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非常好的解释了这个词语;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尽管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可是“西楼”意境基本上是相同的;李益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意思表达相同,全部和感情有关的。

2.简单来说的讲,西楼其实是位于西边的阁楼,通常是妃妾居住的地方。诗词里“西楼”一般讲的是是女子的居所,而这些女子大部分都是孤单、幽怨的。像是思春少女、望郎人、哀婉妇女、没地位的妃妾等,通常用西楼来形容。

3.“西楼”早见于六朝诗歌,而后又常见于宋词里面。西楼、西厢、西宫、西亭、西窗等,全部是古诗文里的地望,通常与月亮有关联,作为代表哀怨、相思的一系列凄美意象,作为古人寄托女子情思建筑。

4.关于“西楼”的诗词有很多,像是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非常好的解释了这个词语;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尽管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可是“西楼”意境基本上是相同的;李益的“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意思表达相同,全部和感情有关的。有一部分从女子口中讲出,而有一部分是从男子口中讲出,不多的意思,但是里面所包含的感情,却有非常大不同。

常见那些古诗文中的西楼究竟是什么意思?西楼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西楼方便见到深夜之月,故写月夜思人或深夜愁绪都用“西楼”,渐渐的“西楼”在古诗词中演变成了一种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

西楼: 古代建筑包括现在农村许多地方的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这一建筑布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其实用性,是出于气候和环境的考虑,这样的居所冬暖夏凉.但古代人们对此科学的解释恐怕是学的运用,东为阳,为大,为贵,东边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方,比如“东宫”成了太子的代名词.西边属阴,为次,甚或为,照应的人物是少女、侍妾或歌伎,西楼就成了女子的居所,如元杂剧《西厢记》中“西厢”便为崔莺莺的住所,段段闺情相思,片片缠绵哀婉,自然要在此演绎,所以也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或凄、或怨、或忧的诗词佳句. 李清照的词中有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她是受到了李煜的影响,有西楼凭栏的意思.个人观点,供参考

求采纳

西楼通常和月亮有关系。看到残月,寄托愁绪哀思。

西楼应该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

西楼在古诗词中是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西楼通常和月亮有关,看到残月,寄托愁绪哀思。西楼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或遥望故国、友人、爱人的住所。

常见那些古诗文中的“西楼”的意思是:代表爱情或者想念另一半时所用到的词。

在古典诗词中,“西楼”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虚拟场景和物象,它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但却能真切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经由无数怀念、相思的伤感片断,凑集为挥之不去的清愁。

西楼是古诗文中的一个意象。

凡是带有西字样的古建筑都与偏、阴、副,次等有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