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快讯 >

冰雕连125名牺牲的真实照片谁拍的 冰雕连事件简介

《长津湖》最后冻死的是我们的志愿军,为了不暴露目标,他们一动也不敢动,因为天气非常寒冷,所以被冻死了。

冰雕连125名牺牲的真实照片谁拍的 冰雕连事件简介冰雕连125名牺牲的真实照片谁拍的 冰雕连事件简介


电影《长津湖》尾声,美军南逃沿途,眼前这一幕让其胆寒: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这就是长津湖战役中壮烈牺牲的“冰雕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被冻死的壮烈场面。“冰雕连”已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长津湖》片尾重现的冰雕连,堪称导演徐克最牛的一段镜头。其实,电影中多少还是做了一些温和处理的,在当时真正的战役中,环境要比这个恶劣得多,战士们在水门桥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气温低至零下54度,这些数字光是听起来都让人寒毛直竖。

但是这些志愿军们是真真实实地经历过的,他们在这种天气下,待了不知多少个小时,为了不暴露目标,125名战士全部被冻成了冰雕,一直到牺牲,他们都还保持着战斗的姿势,这样的画面每想象一次,内心的心疼和民族荣誉感就多一分。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对于保家卫国这件事,无论是骁勇如霍去病这样的大将军,还是普通将士,他们都没有怀疑过。每一次要驱除外敌时,爱国之士总是走在最前面,而这样的精神也一直传承了下来。1950年的冬天,我们在长津湖上又一次看到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

朝鲜的冬天很冷,即使是后备资源充足如美军都会觉得烦躁。从他们登陆仁川开始,虽然一路取胜,但是这种严寒天气对于前线的战士始终是一种考验,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种考验只是他们的,志愿军从来都没有担心过这样的天气。

1950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美军士兵穿着大棉袄有的甚至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行动,而对面的志愿军将士却只是穿着单薄的衣裤。那天的气温低到了零下40度,美军苦不堪言,面前的志愿军将士却面不改色,他们只认为中国人能忍,但他们却没想到,志愿军将士为了等待伏击他们,125位将士都已经留在了那个冬天。

那年朝鲜,美军士兵每个都有大衣和鸭绒睡袋,志愿军十几个人才能有两三床棉被。那时候物资紧缺,他们只能把棉被铺在雪地上,然后十几个人躺在上面抱团取暖。而那些被称为“冰雕连”的将士们,他们在最极端的天气,穿着最单薄的衣服,死守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一个人后退了。

他们是军人,但是支持他们宁死也要服从命令的是保家卫国的信念。在他们牺牲的时候,他们手上还是拿着自己的武器,因为哪怕是血液都被冻得凝固,他们都要准备着行动。125个人,在冰雪天一动不动,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天将明的时候,有小兵过来和他们传令,但这125名将士宛若冰雕已经一动不动了。传令的将士火速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首长,首长带着身边的士兵向他们鞠了一躬,可是他们甚至没有办法为他们好好举行一场葬礼,因为面前还有美军的王牌部队要对付。

因为志愿军部队后勤困难,很多时候都在用雪充饥,所以这一仗打得很困难,从牺牲人数来说,虽然赢了但还是赢得惨烈。美军一开始也想不通,自己的武器装备怎么都是碾压志愿军的,但是当他们看到冰雕连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的敌人到底有多强大。

战争结束后,美军老兵回忆这场战争说自己最害怕的不是天气,而是中国军队的号角声,每天都在担心自己能不能平安活到明天。

求生是人的本能,志愿军却能够为了大义舍生忘死,这样的部队是不可战胜的。那时候的天气极度严寒,物资也是极度紧缺,可是他们却愿意一直坚守在这里。支持他们守在这里的不止是凯旋的希望,还有还朝鲜人民公平的决心,以及保家卫国的意志。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冰雕连的将士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后退,如果后退一步,或许这场战争就要多一天,甚至祖国大地都会少一块,所以他们不能退。这就是志愿军,中国军人,打不退的中国人!

提起抗美援朝,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上甘岭战役,这场战争似乎已经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典型战役,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实际上,在上甘岭战役之前,还有一场更艰苦和惨烈的鏖战,这场战争就是 长津湖战役,有史学家曾经将长津湖战役比作当年持续200年之久的十字军东征和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一战凡尔登战役,还有当年伤亡人数超过200万人的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并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十大战役之一。 美国人对这场战争不敢回忆也不愿回忆,当然我军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时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的宋时轮称这场战争的艰苦程度超过了长征。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一个湖泊,在此地崇山林立,人烟稀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当年美陆战1师的师长史密斯曾经说道:

中美两军要在如此环境下展开决战,对于双方指战员和士兵的生理心理都是一个极限的挑战,之所以选择在此地,是因为当时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后,紧接着兵分两路,在朝鲜北部东西两条线开展了钳形攻势前行攻击,想一直向鸭绿江推进,想要依据歼灭在朝鲜境内的中朝双方的全部有生力量,麦克阿瑟为此确定了圣诞节攻势,为打破联合国军的包围,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志愿军司令部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向长津湖地区集结,准备在此与联合国军展开决战,一场历时17天的血腥对决就此拉开了序幕。

这场战役打得异常艰苦,美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中被第9兵团围追堵截,最终无奈只好败退,麦克阿瑟在圣诞节前夕想要结束战争的计划彻底破灭。第9兵团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赶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彻底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拐点。

这场战争开始之际就决定了异常惨烈的结局, 因此此时长津湖地区的温度正好降到了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时刻,温度达到了零下40度, 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已经达到了生理的极限,而对于缺吃少穿的志愿军来说,更是面临着更为巨大的危险和挑战。

长津湖战役无疑是一场力量悬殊极大的非对称的特殊作战,是一场“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的战役。

在武器装备方面:美军陆战1师占尽了优势,不仅有坦克、榴弹炮、迫击炮、战防炮等众多重型武器273门,美军一个营的火力就相当于志愿军的一个师,而第9兵团仅仅有少量的小炮,对于普通士兵而言,手榴弹就是重武器,而且志愿军没有空军,这就相当于制空权牢牢掌握在了联合国军手里,敌人的飞机盘旋在我军上空狂轰滥炸,而志愿军也没有坦克和大炮,仅有的迫击炮也因为严寒天气,打出去的三分之二的炮弹成了哑弹。

在被服装具方面:美军士兵御寒衣物非常健全,不仅有羊毛内衣而且还有毛衣毛裤以及戴帽子的御寒服,晚上睡觉时有鸭绒睡袋,外衣不仅可以防雨而且还可以适应高寒天气,反观我军每个班十几个人只能用一两床棉被来御寒,晚上为了取暖只能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因此在入朝第一天就冻伤了800多人。

在后勤保障方面:美军的伙食堪称美味佳肴,即使是在战场上仍然能够随时携带不经加热的可食用的野餐多达几十种,另外还有餐后小食品,例如口香糖、巧克力等等,而我们的志愿军只能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连吃个土豆都要用胳肢窝暖化之后一层层的硬啃,而美军则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着火鸡大餐。除此之外美军拥有超强战争支援后盾和战场修复能力,当时我军为了炸毁美军逃窜的必经之路——水门桥,用了巨大的代价组织敢死队,背负炸药去炸桥,但是美军却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修复,而我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据战后统计, 美军在此战中遭到了重创,美陆战1师编制人数为2.5万人,这场战争下来却伤亡了7000人,还有冻伤减员7300多人,而我们第9兵团伤亡共14000多人,超过了美军伤亡的一倍还多,而冻伤减员人数达到了32%,严重冻伤者达到了22%。 这场战争的惨烈让第9兵团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非常沉重,1952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时,司令员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躬,泪流满面。谁也无法遗忘那些在这场战争中死难的无数战友。

这场战争让美军看到了我全军上下钢铁般的战斗意志,美军后来的军事文献曾这样描述志愿军的勇敢和坚韧:

这种惊人的战斗意志让美军为之胆寒,更多的是默默的钦佩,他们从那一刻起就明白了:这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战后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和钢铁人在作战!

多年后,一个美国老兵如是回忆这一场战争……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长津湖战役中的真实故事:最美冰雕连。提起最美冰雕连远远没有黄继光、邱少云一样有名,但这支特殊的连队却在这场战争中让美军为之震撼,为了死守死鹰岭,完成伏击撤退美军的任务,当时第九兵团某部六连和其他两个连队主动请缨,为了完成任务,连队在死鹰岭潜伏了六天六夜,为了不让美军发现志愿军的踪迹,他们连动都不敢动一下,更不要说生火取暖。

当美军经过此地时,他们用望远镜发现了前面伏击的志愿军,仓皇失措下美军慌忙做好了战斗准备,然而很长时间对面却未见一枪一炮,美军指挥官非常疑惑,难道是自己看错了?于是游泳望远镜反复确认,才发现对面阵地出奇的寂静,但确实是志愿军在此地埋伏。美军一个士兵壮着胆子向前探查,这才发现这一个连的125名战士已经全部都被冻死被冻成了冰雕。

在临死前,他们仍然保持着战斗姿势,有人拿着枪,有人抱着手榴弹,准备时刻战斗,然而战斗还没开始,这个连的战士就已经被冰雪吞没了,谁也想象不到他们在牺牲前忍受着多大的痛苦,究竟多强的战斗意志才能让这样一支军队宁可冻死也不撤退,美军指挥官在了解阵地情况后,竟然带着他的部队全体脱帽向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深深的鞠躬。

这个全连被冻死的连队是20军59师177团6连。宋时轮在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的电报中写道:

长津湖战役中,还有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整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在牺牲的战士中,有一位战士名字叫宋阿毛,他在牺牲前亲手写了一封遗书,其中他这样写道:

提起最美冰雕连的故事,至今让人心潮澎湃,70年来,这群英雄的故事一直在被代代传颂着,有人甚至希望能够将最美冰雕连的故事写进教材,让青少年们感受当年先烈们的热血和精神,最美“冰雕连”的事迹发生在血战长津湖这场战争中,对于这场战争很多国人并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战争史上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上真的有冰雕连。冰雕连是发生在1950年11月下旬朝鲜战场长津湖战役中的事件,其中队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

历史上真的有冰雕连吗

冰雕连为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

冰雕连牺牲人数为125人,冰雕连的壮烈场面,成为了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冰雕连”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完美绽现,“冰雕连”精神必将引领中华儿女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前行。

长津湖之战,最悲壮的一幕:125名志愿军活活被冻死

1950年11月,朝鲜半岛迎来50年不遇的严寒,这里有一个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其夜间温度能达到零下40多度,在这里发生一起著名的战役---长津湖战役,中朝联合军总司令彭德怀用兵如神,用两个军迂回,四个军突击,穿插包围下,重创美军王牌军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次战役,志愿军把美军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团,包围在长津湖一带,经过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歼敌3万6千人,其中美军有2万4千人,缴获 汽车 2千余辆,坦克3百余辆,成功收复了平壤。更是消灭有"北极熊团"之称的美7师31团,其军旗至今还在军事博物馆存放。

然而,在长津湖一役,我军志愿军也有着最悲壮的一幕,那就是冰雕连的英雄壮举,使人无不动容!美军在向南溃逃时,发现有一只中国军队,就马上做好战斗准备,可是等到了好久,都没见志愿军向他们冲锋。

美军发现有些不对劲,在上前查看时,却发现这些志愿军都紧握钢枪,活活冻死在雪地里,成了冰雕。但即便是牺牲,这些让人敬重的战士们,依然保持着潜伏状态,随时准备作战。

在场的美军被这一幕深深的震撼了,纷纷脱帽致敬,每个美军心里都在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军队啊,其意志力如此惊人"!而这只冰雕连是第九兵团的战士,一共有125人,其奉命在敌人撤退的后方,阻击美军。

他们已经在这里潜伏6天6夜了,没有御寒的衣服和热饭,但他们已立军令状,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敌军发现,所以忍着饥饿和寒冷,即便是冻死,也依旧保持着战斗状态。当冲锋号响起时,这些人再也没有站起来!后来,我军在这些战士的遗留物中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到:"冰雪啊,我绝不会屈服!"

这些让人敬佩的将士之所以会冻死在雪地里,一是因为朝鲜半岛的恶劣气候,夜间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二是第九兵团是紧急被调往朝鲜参战,其原先是驻扎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准备收复台湾的事务,所以来到鸭绿江时,根本没来得及换御寒的冬天衣服,依然还穿着单衣单裤。当时东北边防军的战士,见到此景,也是吓了一跳,他们是经历过朝鲜的寒冷的,这些第9兵团的战友都是江南兵,哪里能抵挡得住。于是都纷纷把自己的御寒衣物塞给第九兵团,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一入朝,第九兵团就紧锣密鼓地开展突击包围。当时彭德怀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把美军引到长津湖一带,企图把他们全歼于此。所以第九兵团根本没等到后勤物资的补给,就上战场了。因为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所以志愿军白天不能行军,只能在夜间急行。因为寒冷,将士们纷纷冻伤了脚,但为了对美军形成包围圈,就硬生生地拖着受伤的脚,徒步前行,忘却了疼痛。

还有很多将士缺少补给,只能吃冰冷的土豆充饥,渴了就抓起一把雪,喝冰水。在夜间潜伏时,有些将士耳朵冻的硬邦邦,用手一掰就掉了,还没有任何疼痛。很多战士为了不让自己潜伏时睡着,就生吃红辣椒,逼自己提神。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我军把美军打的丢盔弃甲,逼迫其全线撤退,成功收复三八线以北大部分地区。

起初,美军是不相信我军会发起进攻的,因为实在是天冷了。即便是美军人人棉大衣皮手套,御寒衣物里三层外三层,没事时还能喝点热咖啡暖身子,但他们依然是受不了这种鬼天气,并且脚和靴子冻在了一起,手和脚也冻坏了。所以在看到我军从雪里面冲出来时,满脸都写满了震惊,心想这是天神的军队吗?

美军都是少爷兵,哪里能有我军这样强大的意志力,所以其失败是必然的,这场战役从开始就注定了。1952年10月,第九兵团奉命回国休整,司令员宋时轮独自一人站在江边,望着长津湖的方向,脱帽致敬,弯腰鞠躬。其身后的战士也纷纷同他一样,缅怀牺牲的英烈,向冰雕连的战友们致敬。

亲历者讲述“长津湖”战役,他在那场战役中究竟经历了什么?

“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讲述“长津湖”战役:在长津湖的黄草岭埋伏,白天敌人的飞机在头上乱炸,因此需要隐蔽,我志愿军只能晚上行军。肚子饿了只能吃点干粮,吞一口雪进去,整体生存环境极度差。 在雪地里三天三夜,一动不动地在那里守着,即使想小便了也只能拉裤子里。由于天气太冷,再加上将士们不能随意动,导致很多人在雪地里埋伏身体被冻僵了,最后都成了“冰雕”。

他在那场战争中经历了非常残酷的事情,当时的条件特别的恶劣,天气非常寒冷,然后和敌人的武器有很大的差距,他们最后牺牲了很多人,这是非常残酷的一场战争。

他在那场战役中可以说是经历了非常惨烈的事情,而且他的一条腿也被打中了。

该事件是有抗美援朝的冰雕连事件改编的,当时该连有伏击任务,敌人到达战场后发现该连没有开枪都很奇怪,战后找到该连发现全都人员都已牺牲全部冻死。

是根据抗美援朝战役改编的,他们三次去炸了水门桥,并经历了不小的伤亡,但美军的修复能力实在太强,导致他们一直潜伏在水门桥旁边,出现了冰雕连。

这部电影主要是根据抗美援朝的真实事件而改变的,看完以后感触特别深,心里特别难过,看到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就是他们付出生命而换来的。

这部电影是根据抗美援朝的历史真实改编的,在看完这场电影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敬畏的感觉,现在中国能够这么发达,人民能这么幸福,都是当时他们用生命换取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是根据我国抗美援朝时期长津湖战役,我国将士英勇战斗,三炸水门桥,让美军损失惨重,最后美军修复大桥从而逃走,这场战役而改编的。

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长津湖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有3个连队为阻击美军,在零下40多度的大雪寒冷环境下,埋伏在伏击地点整整三天三夜,最后被活活冻死。全连没有一个人撤退,一直保持着战斗队形匍匐在战场上,非常悲壮。因此被人们称为冰雕连。

这个冰雕连就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连队为了阻击美军逃跑,所以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天数在雪地里面埋伏好几天,最后全部冻死在自己的阵地上

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4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信员,成建制被冻死的壮烈场面。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军史

应该是抗美援朝长津湖阻击战中,被严寒冻死牺牲的一个连的可敬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为国捐躯,可歌可泣,令人敬仰。

这个都是抗美援朝的,第九兵团的,一些先烈,可以在网上可以查到,有很多像这样的英雄,而且执行命令,在那种情况下,被冻成冰雕一样

抗美援朝在长津湖阻击战中被严寒战连队志愿兵。为献出,令鼓舞和钦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