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_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

道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1、道家创始人——老子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_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_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是什么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在中,老子被尊为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是其作品的精华,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一一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2、道家的传承和发扬者——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老子并称老庄)。

代表作品为《庄子》(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其中的名篇有《道遥游》《齐物论》等。一一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3、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说的本源来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

扩展资料

道家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周朝之前,是个大一统的。自平王东迁,东周开启,实施了分封制,统治者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并准许其建立诸侯国。

诸侯有权将封地再分封给卿大夫,将任务层层摊派,把土地分给耕种。这虽能提高下级加强生产的积极性,但弊端也大。比如诸侯等下级,通过瞒报产量和偷税漏税等,就可减少上缴比例。因此,诸侯国越来越富、周王室却越来越穷。

随着周室日渐式微,诸侯日益坐大,大国之间互相争权夺利、吞并小国、争当霸主。此时的周天子仅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无实际控制天下的能力,因此周朝进入了大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夺、连年征战,导致战火纷飞、人头翻滚,苦不堪言,天下混乱至极。

老子亲眼目睹诸侯争霸、战乱纷起、民不聊生、渐趋衰落等乱象。他遵从“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的理念,意欲隐去。他认真思考天下大乱问题,

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诸侯)的利欲熏心、胡乱作为,并以妄为常、乐此不疲,此即“有为”;基于此,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即:知常不妄,循行天道,顺势而为,而不胡乱作为。期望能以此来缓解尖锐的矛盾,将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这就是无为思想产生的缘由。

参考资料来源:

道家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主张?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老子:《道德经》一书五千言,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老子的哲学是从宇宙到人生再到。“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由人生论、论和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概括。

老子》作为哲学史上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其思想的传播,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老子的思想曾对孔子和孙子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继承道家传统的庄子思想对后来的禅宗和文艺的发展,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和孟子同时,比孟子略晚一点。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卒于公元前进275年(周赧王四十年)。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

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曾为蒙漆园吏。和孟子同时,比孟子略晚一点。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周显王十四年),卒于公元前进275年(周赧王四十年)。庄子家境贫穷,曾居住陋巷,以织屦为生。

庄子信奉老子的学说,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世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曾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否定知识,有浓厚的消极情绪。

现存《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周本人所作;其《外篇》十五篇及《杂篇》十一篇,有些学者则认为是后世道家学者所依托。

庄子通过“象罔得到玄珠”的寓言,用老子“有”“无”“虚”“实”的思想对《辞系传》“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作了修正,强调只有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象罔”)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庄子的这个思想,对古典艺术的意境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老子和庄子皆是代表小国贵族的思想家。他们反对侵略,鄙视富贵,主张均平,反对压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主张小国寡民,公社复归,并主张实行策,不尚贤,反对儒家提倡的礼制。从主流上说,老子、庄子都是反封建压迫的哲人。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庄子都认为天下万物出于道,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他们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庄子是我国早提出完整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的学者。

道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杨朱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王弼、郭象.

道家的代表人物

老子

庄子

经典作品

《道德经》

《庄子》核心思想是

自然无为

合为太极之象

分为

自然

无为

内阴阳

外阴阳

之用。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思想主张: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老子思想对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庄子思想主张:“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及其他们的著作

道家及其思想主张,对我国古代哲学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道家先后也涌现了不少代表人物和理论著作,

那么今天的道家文化就为你介绍几位道家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作品。

一、老子《道德经》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其所作《道德经》一书,又称《老子》,全篇上下五千言,广论“道”的形上学义,提点人生智慧,提出自然宇宙源于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同时老子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的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存活于其中的人类,应学习的就是处世智慧之道,也即以清静无为的保身修身之道,来应对混乱的世局。

二、庄子《南华经》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其思想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南华经》中,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的处世之道,其中内七篇之作,就是对庄子思想,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再到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总囊括。其文风汪洋恣肆,变化无端,不仅对后世道家思想,乃至对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三、列御寇《列子》

列子,战国时人,其学本于黄老,汉朝学者刘向语评论其主张是“秉要执本,清虚无为”、“贵虚”、“贵正”。其作品现存有东晋张湛所辑的《列子》八篇,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变迁史。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其文从道家思想出发,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的生存状态。

四、尹喜《关尹子》

又称《文始真经》,先秦关令尹喜所作。该书阐明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揭示真理,主张体认至精无形的道体,“独与神明居”,即与大道为一体。

尹喜的哲学思想,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重视道德修养。他的“贵清”思想,追求“动若水流,静如悬镜,清虚无为,万品无滞不染于镜心”的理想状态,“抱朴守真,贵清尚净”,对后世中华清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结束语:今天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生活与工作的多重压力,迫使人们无时无刻都上紧发条,却忽视了思想和心灵上的学习,忽视了与自然的互动。道家学派主张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念,正可以让纷乱繁忙的现代人放慢脚步,聆听自然与内心的声音。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1、老子(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代表作是《道德经》。

2、庄子(前369-前286):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3、杨朱: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4、田骈:主张“贵齐”、“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经佚失。

5、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主张“因循”、“尚法”、“重势”。《汉书·艺文志》著录《慎子》42篇,列法家,现存残本仅7篇。他的名言是:“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者。”

6、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前291年):主张“崇俭”、“非斗”、“别宥”。曾有《宋子》十八篇,今亦亡失,仅存辑本。

7、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反对诸侯间的兼并。认为“道”即是“气”,明确提出了精气说。并对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其他主张与宋钘类似。现存《尹文子》一卷。

8、嵇康(224-263):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

9、王弼: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提倡“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将易经的研究方向导向了纯粹玄学思想,使易学史走向一个新的局面。

10、郭象(约252年-312年):继承了向秀的一些观点,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主张“独化论”,认为世界万物都存在“自为而相因”的关系,只要各顺其适,就可到达理想的“玄冥之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