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湖北民间山歌比赛视频大全 湖北好听山歌

湖北民歌有何风格特点

南北方的音乐风格历来是有区别的,南方的歌曲如同柳永的婉约词派,温婉细腻、含蓄优美;北方的歌曲则更像是李白笔下的唐诗,宽宏大气、豪放恣意。

湖北民间山歌比赛视频大全 湖北好听山歌湖北民间山歌比赛视频大全 湖北好听山歌


从宏观层次看,民歌可划分为北方南方和中部三大色彩区域,各区色彩有很明显的异,并具体体现于一些形式要素的综合作用上。

曲例3陕北信天游《三十里铺》是北音色彩的典型曲调,其形式特点为:对应性的三上一下四句体(二句体的变体),带FA偏音的六声音阶,宽宫声韵结构512,旋法多用五度跳进。歌词“我”的方言读音为E,曲情苍凉凄凉。

同样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信天游《哥哥回来了》一曲,其形态表徵与《三十里铺》雷同:上下句体,带FA、SI两个偏音的七声音阶,宽商声韵623,多跳进,旋法多用七度大跳。方言词汇有“鸡娃子,狗娃子”等;“了、来、咬”等字具有方言声韵的发音特点,如“咬”字读为“NIO",“来”为“LE"。曲情开阔慷慨。等等。

再随手拈来一些南音民歌作品,其风格韵味和形式表徵就截然不同了。如江南小调《无锡景》为典型的南音色彩。其形式要素特点为:五声音阶,窄徵声韵561、653和小声韵123的综合运用。级进为主的旋法,连续发展、渐层下移的四句体结构,旋律修饰细腻华丽,曲风柔宛妩媚。

同样是江南小调的《码头调》,其色彩美感及形态特点略同上曲,兹不赘述。

到了南北中介地带的荆楚湖北,民歌色彩又另有一番意趣。湖北地处南北交界地带,其文化和音乐均有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中性色调,由此形成其独特的个性。千里江汉平原潜江县的打麦歌《崔冬崔》,即是典型的中音色彩曲例,全曲以大宫声韵135三音腔及其各种转位、换序形态行腔,曲风明朗活泼,刚柔兼容。湖北宜昌山歌〈上茶山〉,亦具中音色彩,旋律音调与上曲大同小异,更添一股清新的山野风韵.

湖北民歌的特点.湖北的民歌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点,既舒情,又比较高亢,欢快而热烈,每段的结尾就会有众人的吆喝呼应,节奏也是比较快的. 南方的民歌轻快热烈,北方则高亢舒缓,这好象是南北民歌的不同特点吧。

简单的山歌有哪些?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常见的种类有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现今依然流行的有孟姜女调,如《月儿弯弯照九州》;剪靓花调,如《回娘家》;鲜花调如《》;绣荷包调如《走西口》。比如张家界的山歌有《花大姐》、《小小丫姑》、《一个雀子一个头》等还有贵州土家族的《望牛山歌》,侗族的《嘎八月》,壮族的《壮家妹》等。其他的还有《打支山歌过横排》、《弥渡山歌》、《对鸟》、《槐花几时开》、《马兰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山歌姻缘》、《难忘溪水》等。

覃诚芳哪里人

覃诚芳 土家女寨主

宜昌藉歌手覃诚芳出生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毕业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从小酷爱唱歌,后得名师指导,在长阳毕兹卡民俗文化村从事歌唱演绎工作,期间参与过一百首土家民间山歌及小调的收集整理与学习。(曾在2014年湖北民歌大家唱走进长阳大型演出中教词作家苏柳,车行老师唱小调)现在重庆市黔江区文化委工作。

都有哪些经典的山歌?

《郎在外间打山歌》是一首很好听的湖南山歌,用长沙方言唱的,要不找《柑子树》湘西风格的,不难唱,网上有用普通话唱的,还有《血色湘西》的主题曲也不错,不过前两首可能更适合比赛,要不就湖北的《龙船调》

十大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包楞调》、《赶牲灵》、《牧歌》、《太湖美》、《龙船调》、《编花篮》、《阿里山的姑娘》、《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兰花花》.

《采槟榔》

《知道不知道》

《玛依拉》

《采红菱》

《船工号子》

《东方红》

直接点击黄英的歌曲就好了 她唱的都是经典的山歌 而且非常棒!例如 山歌好比春江水 映山红 等等之类的

听听映山红吧 很赞吆

《侗族山歌》演唱:吴世滔

山歌皇后张黎

张黎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住在巧家县东坪乡新街村。张黎父亲是一个转业,他多才多艺,尤其爱好唱歌,逢年过节,他都要爬到大山上与人对唱山歌。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她是一个“歌王”,能即兴编山歌、唱山歌。正是这种环境,让张黎从小耳濡目染,爱上了山歌,也为以后成为山歌皇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张黎参加了“阳宗海第五届民间山歌节”,她一举获得了“歌后”的称号。因此云南省山歌界及一些音乐公司都纷纷前来找她去唱歌、当演员,有的甚至要签约她为演员。

从2001年至今,她多次参与比赛并斩获多个奖项,她所创作的山歌受到广泛的基层群众的欢迎,目前已出版山歌剧300多牒,被大家称作为云南的“山歌皇后”。

扩展资料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

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近些年有音乐家和学者认为,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乐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参考资料

张黎是云南巧家东坪人。她出生一个家庭。读书的时候,为了挣学费,张黎假期不回家,在乡上的餐馆里打工,一个月能挣45元。

初中时,张黎已显示出良好的音乐天赋,是班上的音乐委员。每到学校举行歌咏比赛,只有补丁衣服的她,找同学借身好点的衣服穿上,登台一唱,都是名。才上了几个月的高中,张黎为了让哥哥读书,告别了求学路,回家做农活。

两年后的一天,张黎到昆明打工,兜里只剩下12元。每顿只吃个馒头或包子。她在昆明帮人卖过牛奶,在洗涤店打过工,又在餐饮店推销酒类、饮料等……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黎逛街,到了昆明东风广场,看到有人唱山歌,她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以后,一旦没事,她就准备好铅笔和纸,跑到那里听唱,把别人唱得好的歌词、各种调门记下来,慢慢体悟。

2000年初的一天,得知阳宗海3月要搞山歌比赛,她向老板请了3天假,赶到阳宗海。参加比赛获得了奖,这让她大喜过望,一位评委的话又大大鼓舞了她:“小姑娘,你声音太好了,好好努力”。

2001年的阳宗海山歌大赛上,张黎过五关斩六将,一举赢得“歌后”称号。几个月后,有音像公司把她聘成签约歌手。她自编、主唱、主演的4集山歌电视剧《花心婆娘爱帅哥》、《贪花丧命》、《贪花破家》、《汉卖妻》、《婆逼夫》、《独女成凤》等,基本上都是结合农村当前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起到警世、劝世作用。

也有一些是对转型期世相的客观描述,如《流泪的月亮河》、《富婆帅哥穷山妹》、《越穷越见鬼》、《如此狼心狗肺》、《同命鸳鸯两分离》等;也有描述纯真爱情的,如《逗情郎》等。另外,由她主演的《多个儿子多把刀》、《桌上五更寒》等,销路也很好。

张黎的创作不但质量较高,而且速度快,有时甚至一天就能写出1集山歌剧。近,一部12集的山歌故事剧已创作完成。据初步估算,张黎至今已编了90多碟山歌剧,主唱、主演了约150碟山歌剧。

如今,张黎已是功成名就,自己开了公司,除了拍摄山歌剧外,还经常四处演出。闲暇时间,张黎就在快手上直播,上传自己日常拍摄的小视频、段子,深受网友喜爱。张黎在快手上粉丝,已经突破100万,是广大歌迷心中名副其实的“山歌皇后”。

扩展资料:

山歌皇后张黎因为演唱过上百部山歌剧,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山歌明星。她还有个“花心婆娘”的外号,是因为张黎主演的《花心婆娘爱帅哥》等山歌剧,深受农村人的喜爱,尤其是《花心婆娘爱帅哥》,“花心婆娘”也就成为了农村人对张黎的昵称。

从张黎的快手视频中可以看出来,她是个非常具有亲和力的大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出口成歌”,而且她唱的山歌,都是歌颂生活歌颂家乡的充满正能量的,除了山歌外,张黎还会时不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场景,她不仅山歌唱得好,农村各种活路都是一把好手,尤其是炒菜,让人隔着屏幕都闻着香。

在云南,唱山歌的人很多,出名的山歌明星也很多。有些人,一旦出了名,就架势十足,膨胀得很。唯有张黎,永远以一颗平和的心,面对山歌,面对生活。

张黎是昭通巧家人,1976年11月29日夜晚,张黎降生在巧家县东坪乡新街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张廷财是一个转业,多才多艺,今年72岁了,每年端午节,他还要像青壮年一样,爬到大山上与人对唱山歌。母亲姚宽芬是一位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在村民心中,她是一个“歌王”,能即兴编山歌、唱山歌。

2001年,张黎参加了“阳宗海第五届民间山歌节”,初出茅庐的她一举获得了“歌后”的称号。从2001年至今,她多次参与比赛并斩获奖项,她所创作的山歌受到广泛的基层群众的欢迎,目前已出版山歌剧300多牒,被誉为云南的“山歌皇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