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对二甲苯供应商 对二甲苯进口

pta是什么意思?pta上市公司股票一览

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尤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原料。 PTA概述:精对苯二甲酸(PTA),相对分子量为166.13,结构式HOOC[C6H4]COOH,在常温下是白色粉状晶体,无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限度内遇火即燃烧。高纯度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缩聚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还可以与1,4-丁二醇或1,4-环己烷二甲酸反应生成相应的酯,主要用于生产聚酯。而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最主要的品种,在世界合成纤维总产量中占将近80%的比例,在中国以聚酯为原料生产的聚酯纤维已经在合成纤维总产量中超过了80的比例。加之聚酯还用于生产非纤维产品非纤产品消耗的PTA的数量近来增长迅速,非纤维领域聚酯的用量持续增长,目前产品主要用于与乙二醇酯化聚合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广泛用于纺织,此外聚酯还用于电影胶片、涂料、油漆及聚酯塑料的生产。PTA的应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它部分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其它产品的原料。 PTA生产工艺过程可分氧化单元和加氢精制单元两部分。原料对二甲苯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成粗对苯二甲酸,再依次经结晶、过滤、干燥为粗品;粗对苯二甲酸经加氢脱除杂质,再经结晶、离心分离、干燥为PTA成品。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纤维、树脂、胶片及容器树脂的主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化纤、容器、包装、薄膜生产等领域。PTA的原料为二甲苯,二甲苯的原料为石油。而PTA是聚酯的原料,聚酯又是涤纶的原料,而化纤中80%为涤纶,化纤占纺织业原料36%的份额。 国内第一大PTA生产商华联控股(000036)也成为首批PTA会员。一般期货上市都以为着这个产品还有一定的上帐空间,因此这个股票值得关注。 粤富华(000507)公司与国际行业巨头英国BP公司合作,二期PTA将建成世界最大单线生产规模,年产能达90万吨的生产线,届时珠海将成为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中国石化(600028) 1.公司在中国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中的主导地位,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 2.公司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在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战略性的市场地位,一体化的业务结构拥有较强的抗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 3.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公司炼油能力排名世界第三位;乙烯产能排名世界第五位;成品油销售网络不断完善,自营加油站数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三位。 S仪化 (600871) 1、公司系中国石化旗下子公司,是国内石化产品生产商之一,公司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未股改的上市公司。 2、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于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在建炼油、乙烯等重大项目将得到信贷的重点支持。公司有望从石化行业振兴规划政策的出台中受益。 3、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南方财富网股票频道) (责任编辑:刘朋)

对二甲苯供应商 对二甲苯进口对二甲苯供应商 对二甲苯进口


生产PTA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华联控股(000036)

国内第一大PTA生产商华联控股(000036)也成为首批PTA会员。一般期货上市都以为着这个产品还有一定的上帐空间,因此这个股票值得关注。

粤富华(000507)

公司与国际行业巨头英国BP公司合作,二期PTA将建成世界最大单线生产规模,年产能达90万吨的生产线,届时珠海将成为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基地

中国石化(600028)

1.公司在中国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中的主导地位,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

2.公司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在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拥有战略性的市场地位,一体化的业务结构拥有较强的抗行业周期波动的能力

3.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公司炼油能力排名世界第三位;乙烯产能排名世界第五位;成品油销售网络不断完善,自营加油站数量达到2.8万座,排名世界第三位。

S仪化 (600871)

1、公司系中国石化旗下子公司,是国内石化产品生产商之一,公司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未股改的上市公司。

2、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于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石化产品消费,在建炼油、乙烯等重大项目将得到信贷的重点支持。公司有望从石化行业振兴规划政策的出台中受益。

3、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002493荣盛石化主营业务收入的52%是pta收入,而且三季报显示业绩为1。9元,市盈率仅为了25倍,值得投资哦。一只大黑马,机构最近大最收货,该股上市四天以来非常活跃。

0002493荣盛石化

002493 荣盛石化

荣盛石化

最新上市的2493啊

s仪化、荣盛石化

一、国际大型化工企业简介

1、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

壳牌是一家国际能源和化工集团,总部位于荷兰海牙。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一,营业收入4817亿美元,利润265.92亿美元。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燃油和润滑油零售商。它亦为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约93000人,油、气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和3.5%。

壳牌的三大业务部门是:上游业务、下游业务以及技术和项目部。上游业务负责勘探和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下游业务负责提炼、供应、交易、在世界范围内运输、生产和销售一系列产品,并为工业客户生产石化产品。项目和技术部负责壳牌主要项目的交付,并推动研究和创新,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壳牌所有的核心业务都已进入了中国。上游业务(石油天然气开发和液化天然气),主要包括与中石油合作的陕西长北天然气项目、与中石油合作的四川非常规天然气项目、与中石油合作的山西省石楼北煤层气项目等。下游业务(包括油品和化工),主要包括润滑油生产、加油站业务、沥青、天然气制油燃料、与中海油合作的南海石化项目以及其他石化产品包括乙烯、乙二醇、苯乙烯、高碳烯烃及衍生物、多元醇、溶剂和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等。项目与技术部门(包括壳牌全球解决方案部和煤气化业务),主要包括洁净煤业务,目前与中国签订了19个煤气化技术许可合同,并通过其清洁煤技术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支持;壳牌全球解决方案部为中国的煤气化、石油化工和炼油厂客户提供一系列的技术咨询服务,还向客户提供炼油、石化行业最先进的催化剂。壳牌是在中国投资最多的国际能源公司之一。

2、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石油和石化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德

克萨斯州欧文市。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三,营业收入4498.86亿美元,利润448.8亿美元。埃克森美孚通过其关联公司在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8.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1.4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家。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和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天然气销售商;同时也是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商之一,分布在25个国家的45个炼油厂每天的炼油能力达640万桶;在全球拥有3.7万多座加油站及100万个工业和批发客户;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大约2800万吨石化产品。

埃克森美孚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也是美国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其勘探和生产涉及30多个国家,原油和天然气年产量超过1.28亿吨,在75个国家里每年销售超过2.65亿吨的石油产品。埃克森美孚化工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化工公司,在100多个国家里每年销售超过1700万吨的石油化工产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埃克森美孚逐渐参与中国能源工业诸多领域的业务,包括石油勘探、天然气及燃料销售、润滑油销售和服务、化工及发电。埃克森美孚在中国有近1100名员工。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GROUP)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特大型国有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北京。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四,销售收入4281.674亿美元,利润82.211亿美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范围包括:实业投资及投资管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咨询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油气勘探:大多数油气区块位于中国东部、西部和南部地区,其油气勘探、开发区域地跨中国26个省,拥有探矿权364个、面积100.8

万平方千米,采矿权208个、面积1.2万平方千米。 石油炼制: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制商,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石油炼制能力位居世界第三。现有分(子)公司30家,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北等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需求旺盛。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化工轻油、燃料油、溶剂油、石蜡、沥青、石油焦、液化气、丙烯、炼油苯类等。

油品销售:拥有加油站29062座,其中特许经营加油站657座。

化工生产: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石化生产厂遍布中国东部、中部及南部等经济、市场发达地区,生产和销售各类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纤单体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该公司的石化产品生产与该公司的炼油业务构成一体化,原料轻烃和某些石油产品(如石脑油)主要由炼油企业提供。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以油气业务、工程技术服务、石油工程建设、石油装备制造、金融服务、新能源开发等为主营业务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总部位于中国北京。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五,营业收入4086.3亿美元,利润181.959亿美元。

油气业务: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 工程技术服务: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

石油工程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炼化装置建设;

石油装备制造:勘探设备、钻采装备、炼化设备、石油专用管、动力设备;

金融服务:资金管理、金融保险;

新能源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5、英国石油公司(BP)

BP由前英国石油、阿莫科、阿科和嘉实多等公司整合重组形成,

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团公司之一。总部位于英国伦敦。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六,营业收入3882.85亿美元,利润115.82亿美元。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销售和发电;油品零售和运输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此外,公司在太阳能发电方面的业务也在不断壮大。

BP在乙烯、聚乙烯和醋酸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方面有专长。乙烯、聚乙烯生产能力各占整个西欧的10%,居欧洲第二位。拥有用气相法生产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线型聚乙烯的新工艺。醋酸生产能力占整个欧洲的32%。BP国际石油公司在润滑油加氢精制、馏分油加氢精制、加氢裂化、石蜡加氢精制、催化脱蜡、异构化等方面拥有专利技术。

6、道达尔公司(TOTAL)

道达尔是全球第五大石油与天然气一体化上市公司以及化工行业的领先企业,业务遍及五大洲130多个国家,拥有近97,000名员工。总部位于法国库尔贝瓦。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0位,营业收入2342.775亿美元,利润137.432亿美元。

上游业务:在40多个国家开展勘探与生产业务,在30多个国家生产石油和天然气,234万桶油当量/天。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与生产,天然气与电力,以及其它能源。

下游业务:西欧第一大炼油与销售企业,炼油产能约210万桶/天。涵盖了贸易与运输,炼油与销售,即通过在全球的零售网络及其它渠道销售道达尔、埃尔夫品牌的油品,车用油,液化石油气,航空燃油及润滑油等特种油品。

化工业务:道达尔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化工生产商之一,是石化、化肥和特种化工市场领先的公司。

7、巴斯夫公司(BASF)

巴斯夫是世界领先的化工公司,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高性能产品,涵盖化学品、塑料、特性产品、作物保护产品以及原油和天然气等。总部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65位,

营业收入1011.768亿美元,利润62.701亿美元。

主要业务包括6大门类:

保健和营养品:制药、精细化工、化肥、植物保护产品;

涂料和染料:各种染料、颜料、涂料、加工助剂、分散体、油漆及印刷系统;

化学品:基础化学品(乙烯、丙烯、乙炔、合成气、氨、甲醇、硫酸、氯、烧碱等)、工业化学品、中间体;

塑料和纤维:聚烯烃、工程塑料、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纤维中间体、合成纤维;

石油和天然气:原油和天然气勘探、生产及销售、石油炼制、成品油销售;

其它业务:包括原材料销售、工程与其它服务、租赁收入和出租等。

近几年巴斯夫侧重在石化一体化方面发展,以乙烯裂解为龙头,带出一系列产品。巴斯夫现已有6个一体化基地,分别在位于欧洲的德维希港总部和安特卫普,北美的自由港、盖斯马,以及位于亚洲的关丹和南京。巴斯夫在中国化工业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参与十家合资企业,所有产品系列均配合公司在上海及南京两大生产基地的运作。采用最新科技建设的新装置,确保巴斯夫及其中国伙伴能在这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稳占一席位。

8、陶氏化学(DOW CHEMICAL)

陶氏是一家以科技为主的跨国性多元化工公司,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工厂。主要研制及生产系列化工产品、塑料及农化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水净化、造纸、药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等领域。总部位于美国米德兰。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66位,营业收入567.86亿美元,利润11.82亿美元。

陶氏化学主要有4大业务部门:功能及系统产品事业部(功能系统、功能产品);高新材料事业部(电子材料和特殊材料、涂料和基础设施)、基础化学事业部(基础塑料、基础化学品、碳氢化合物和

能源);健康及农业科技。基础化学品主要包括有机氯化物、溶剂及中间体、醋酸乙烯酯和氯碱乙烯及氯液等。

9、沙比克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是全球生产化学品、化肥、塑料及金属品的领先生产商之一。总部位于沙特利雅得。SABIC是中东地区最大、盈利最多的上市公司。其成功取决于三大要素:投资当地合作伙伴、拥有最卓越的研究与技术方案和积极的全球扩张策略。

沙比克是全球大宗化工品供应商之一,公司旗下的化工品业务主要包括烯烃(乙烯、丙烯、丁二烯、1-丁烯);氧化衍生产品(甲醇、工业粗酒精、甲基叔丁基醚);芳香族化合物(苯乙烯、苯、对二甲苯、裂解汽油);化学中间体(二氯乙烯、氯乙烯单体、2-乙基己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异丁醛);纤维中间体(单乙烯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醇对苯二甲酸)。塑料产品业务包括聚氯乙烯及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聚氰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

10、旭化成

旭化成株式会社成立于1931年,总部位于日本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成为日本化工业最前端的企业。旭化成是日本一家大型综合性化学公司,活跃在化学、纺织、住宅、建材、电子和医药医疗等领域,在各地建立了众多的办事处、合资公司和分支机构,产品种类繁多,行销各个国家。

旭化成集团以亚洲、北美、欧洲为核心在全世界15个国家、约60个基地积极开展业务。化学业务主要有丙烯腈、苯乙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己二酸、聚乙烯、合成橡胶、功能树脂(聚甲醛树脂、改性PPE树脂、聚酰胺66树脂等)、水处理、离子交换膜等;纺织业务主要有聚氨酯弹性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等。

11、埃尼石油公司(ENI)

埃尼石油公司是意大利政府为保证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供应于

1953年2月10日成立的国家控股公司,1992年埃尼由国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名列第十七名,营业收入1679.045亿美元,利润100.086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公司之一。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石油炼制和油品营销以及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及油田的工程承包与服务。公司拥有13个专业公司,分别负责油气生产、销售、供应以及工程建设等业务,并实行自主经营。

目前,中国在埃尼集团业务规划中处于重要和优先的战略位置,它将继续在中国:

--发展和巩固油气勘探与开发。

--参与天然气发展项目,包括取得气田开发权、参与天然气进口、国内分销和下游业务的战略项目。

--适度参与石油下游项目的开发。

--巩固埃尼集团在化肥领域已获得的领先地位,并积极参与计划中石化项目的工程服务,与管道铺设及炼油厂工程。

埃尼在中国北京和上海设有办事处。此外,在深圳蛇口有阿吉普(Agip)公司的代表处;在香港有阿吉普石油和埃尼化学公司的代表处;在库尔勒有阿吉普公司代表处。

南京扬子石化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生产有机化工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注册资本为31785.48万元人民币,其中南京扬子化工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占有69.07%的股份(21953.98万元),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占有30.93%的股份(9831.50万元)。

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主要生产装置地处中国第二个国家级石油化工基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南京化学工业园,主要装置为国内最大的3万吨/年己烷装置以及4.85万吨/年丁烯-1装置。主要从事食品工业用己烷、工业己烷、6号抽提溶剂油、橡胶工业用溶剂油、1-丁烯、2-丁烯、甲基叔丁基醚、碳三碳四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700万元。截至2008年底公司总资产为8.04亿元人民币。

公司坚持以“求实、发展、创新”为宗旨,秉承“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凭藉化学工业园的地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本优势和人才优势,依托扬子石油化工公司的资源优势,竭诚为广大用户提供一流的服务及产品,得到了国内外用户及同行的广泛认同, 2003年挤身中国化工企业500强。

公司以质量为生命,2001年获得ISO-9001:2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获英国UKAS质量管理体系认可。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AAAAA”级质量诚信单位及南京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扬子石化公司介绍及设备介绍详见

对苯二甲酸,又称p-苯二甲酸,是产量最大的二元羧酸,主要由对二甲苯制得,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常温下为固体。加热不熔化,300℃以上升华。若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可于425℃熔化。常温下难溶于水。 主要用于制造合成聚酯树脂、合成纤维和增塑剂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对苯二甲酸 外文名 :p-phthalic acid 简称 :PTA 中文别名 :精对苯二甲酸 1,4-苯二甲酸 分子式 :C8H6O4;HOOCC6H4COOH 分子量 :166.131 英文别名 :1,4-dicarboxybenzene cas号 :100-21-0 EINECS号 :202-830-0 理化常数,环境影响,健康危害,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环境标准,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防护措施,急救措施,工艺技术,生产方法,苯酐转位法,甲苯氧化歧化法,主要用途,储运条件,加工工艺, 理化常数 中文别名: 对苯二(甲)酸,松油苯二甲酸; 纯对苯二酸; 对酞酸; 对苯二酸; 对二苯甲酸,对酞酸 CAS登录号:100-21-0 EINECS号:202-830-0 terephthalic acid 两个羧基分别与苯环中相对的两个碳原子相连线而成的二元芳香羧酸。 产品性状 该品为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可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熔点300 °C 自燃点680℃ 燃点384~421℃ 升华热98.4kJ/mol 燃烧热3225.9kJ/mol 闪点 >110℃ 密度1.55g/cm 3 。 溶于碱溶液,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水、乙醚、冰醋酸、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甲苯、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可溶于DMF、DEF和DMSO等强极性有机溶剂。 对苯二甲酸可发生酯化反应;在强烈条件下,也可发生卤化、硝化和磺化反应。 环境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黏膜和上呼吸道有 *** 作用,未见职业中毒的报导。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 50 1670mg/kg(小鼠腹腔);3200mg/kg(大鼠经口);3550mg/kg(小鼠经口)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1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1mg/L 中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s(mg/m 3 )PC-TWA:8;PC-STEL:15。 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工艺技术 PTA生产工艺过程可分氧化单元和加氢精制单元两部分。原料对二甲苯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成粗对苯二甲酸,再依次经结晶、过滤、干燥为粗品;粗对苯二甲酸经加氢脱除杂质,再经结晶、离心分离、干燥为PTA成品。 粗对苯二甲酸的提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粗对苯二甲酸烘乾,球磨,筛分,使粒径达到1~5μm,在60℃-100℃的温度下,浸渍于水中,搅拌,澄清、然后撇水,最后离心分离,80℃-105℃烘乾,获得纯对苯二甲酸。所说的粗对苯二甲酸为碱减量废水经酸析后的沉淀物,杂质的乾基重量含量为15%-18%。 精对苯二甲酸(PTA)工艺的主要专利厂商是BP-Amoco、Dupont-ICI和三井油化等公司,经多年发展,上述三公司技术大同小异、各有特点,水平不相上下。世界采用BP-Amoco工艺的PTA装置生产能力总计达717.6万t/a,Dupont-ICI工艺为349.5万t/a,三井油化工艺为102.5万t/a。,4-C6H4( COOH )2。无色晶体。300℃ 以上即升华。在水中溶解度极小 ,溶于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六甲基磷酰三胺。由于它溶解度小和熔点高,提纯困难。 对苯二甲酸在工业上由对二甲苯经硝酸氧化,或在钴盐催化下经空气氧化制得。利用苯甲酸钾或邻苯二甲酸钾,在镉或锌催化剂和二氧化碳存在下进行重排反应,也可生产对苯二甲酸。 用途:对苯二甲酸及其二甲酯主要用于与乙二醇缩聚形成聚酯,由它制造的合成纤维商品名为涤纶。聚酯也可制成薄膜或注塑成形,广泛用于电子和汽车制造业。对苯二甲酸还可用于制造除草剂和粘接剂等。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PTA的套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它部分是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及其它产品的原料。 生产方法 在19世纪就已发现了PTA,直到1949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发现PTA(或其衍生物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制造聚酯主要原料后,才开始广泛生产。1981年世界PTA产量已达3.485Mt。第一个工业化的生产方法是硝酸氧化法。随着聚酯工业的发展,已开发出从多种原料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生产PTA的方法(图1)。最经济、采用最广的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的高温液相氧化法(见彩图),此法收率高,流程短。对二甲苯低温氧化法反应条件较温和,腐蚀性小,但流程较长,只在少数工厂采用。也有人提出先使对二甲苯经氨化氧化反应生成对苯二腈,然后水解生成PTA,但此法还未大规模生产。由于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对二甲苯成本较高,因此也开发了一些从其他原料出发的方法。这些方法中有的虽早已工业化,但并无发展,有的则只是处于中间试验阶段。 对二甲苯高温液相氧化法 此法首先由美国中世纪公司及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于1955年提出,1958年由美国阿莫科化学品公司工业化生产。 图1 总的反应式为(图1): 但实际过程复杂得多,有人认为是经过下列步骤(图2):由于第二个甲基不易氧化,反应过程易停止在对甲基苯甲酸或对羧基苯甲醛阶段。为使氧化反应能继续进行,阿莫科化学品公司采用高温和在醋酸钴-醋酸锰催化剂(见络合催化剂)中加入助催化剂溴化物(常用四溴乙烷)的流程 (图3)。溴化物所产生的溴可引发产生自由基链式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般在塔式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温度为175~230℃,但多数是高于 200℃。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反应,减少中间产物,但分解所得副产物也增加。因反应热是依靠蒸发反应生成的水和溶剂醋酸移走的,故反应压力与蒸发量有关,一般为1.5~3.0MPa。停留时间为0.5~3h。醋酸钴和醋酸锰的浓度增加,可缩短停留时间或降低反应温度。高温氧化过程以对二甲苯计收率可达90%以上。由于反应温度高,又存在溴,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故反应器需用钛或衬钛材料。 图2 图3 PTA在醋酸中溶解度不大,氧化产物呈泥浆状,经离心分离、干燥后即得固体的粗TPA,其中最有害的杂质是对羧基苯甲醛(含量1000~5000ppm)。粗TPA可经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生产聚酯,但更好的方法是提纯,用精TPA直接作聚酯的原料。常用的精制方法是阿莫科公司采用的加氢法,即在高温、高压下使粗TPA溶于水,然后在钯催化剂存在下对杂质进行加氢,再经结晶、过滤,即得纤维级(适于纺丝的纯度规格)精PTA,产品中对羧基苯甲醛的含量可小于 25ppm。精制过程中对苯二甲酸收率大于97%。精制方法除加氢外,还有升华等方法。 对二甲苯低温氧化法此法反应温度一般低于150℃,催化剂虽也用醋酸钴,但不用溴化物。此时为使第二个甲基转化成羧基,一般要加入在氧化反应时易产生过氧化物的共氧化物。例如,美国莫比尔化学公司用甲基乙基酮,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用乙醛,日本东丽公司用三聚乙醛。这些物质氧化后也都生成醋酸,而醋酸就是氧化时所使用的溶剂。反应条件以东丽法为例:温度120~150℃,压力3MPa,产率为96%。低温氧化法由于无溴化物,且反应温度低,反应器可以不用钛材。 苯酐转位法 联邦德国亨克尔公司的专利(图4中的11、12、13、16流程),又称亨克尔Ⅰ法(Henkel Ⅰ)。由日本帝人公司实现工业化。该法将邻苯二甲酸酐先转化为邻苯二甲酸二钾盐,经转位反应可得对苯二甲酸二钾盐,再经酸化(或称酸析)即可得PTA。在这些步骤中最困难的是转位反应,此反套用镉或锌催化剂,反应温度350~450℃,压力1~5MPa,反应器结构也很复杂。用硫酸酸化后生成的硫酸钾,转化为氢氧化钾再循环使用很困难,只能用作钾肥。亨克尔Ⅰ法原料贵,技术复杂,因此虽已工业化,但并未得到推广。 图4 甲苯氧化歧化法 又称亨克尔Ⅱ法(即图4中的1、12、14、16流程)。即以甲苯为原料,先经氧化制成苯甲酸,将其钾盐进行歧化,生成苯和对苯二甲酸二钾盐,经酸化即成PTA。其中最关键的是歧化反应,反应在400℃、2MPa和二氧化碳存在下进行。此法于1963年在日本由三菱化学工业公司实现了工业化。因成本高,于1975年停产。但又因原料甲苯比对二甲苯便宜得多,仍有一些国家的公司在研究改进此法。 主要用途 PTA 绝大部分用于生产最重要的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963年以前由于PTA不易精制,故全部产品均先制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精制分离杂质后,与乙二醇在釜式(间歇操作)、塔式(连续操作)反应器中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及其低聚物的混合物,再经缩聚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963年,PTA精制方法实现工业化,特别是1965年阿莫科化学品公司的精制法成功,更多地采用PTA在一个或多个串联釜式反应器中与乙二醇直接酯化的方法。直接酯化对反应器要求较高,但可省去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制造及甲醇的回收过程,产品质量也较高。直接酯化法由于有上述优点,发展很快,在70年代精PTA产量已逐步接近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产量。PTA还可通过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这种路线不但省去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生产步骤,而且反应产物中低聚物很少。同时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能溶于水,易于进行结晶精制。因此,用粗PTA制粗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精制后再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就可避开较困难的粗PTA的精制过程。有许多公司对此法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对苯二甲酸的套用比较集中,世界上90%以上的对苯二甲酸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的另一个重要套用是生产增塑剂,其中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与工业辛醇(2-乙基己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是一种高闪点、高比电阻率的高品质增塑剂,特别适用于耐热和绝缘要求高的电缆料的生产;第二是聚酯型增塑剂,是对苯二甲酸与多元醇(如二甘醇、三甘醇、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发生酯化缩聚反应的产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4000之间(作为增塑剂的聚酯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套用于化纤和塑胶包装的聚酯要小很多)。 储运条件 产品运输中应防火、防潮、防静电。袋装产品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槽车装卸作业时应注意控制装卸速度,防止产生静电。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应远离火种和热源,与氧化剂、酸碱类物品分开存放,应防止日晒雨淋,不得露天堆放。 包装与储运 袋装产品采用内衬塑胶薄膜的包装袋,每袋产品净重1000±2kg。包装袋上应印有生产厂名、地址、商标、产品名称、等级、批号、净重和标准代号等。也可使用不锈钢槽车装运,装料前应检查槽车是否清洁、干燥,装料后进料口应密封并施加铅封。 使用注意事项 属低毒类物质,对皮肤和黏膜有一定的 *** 作用。对过敏症者,接触该品可引起皮疹和支气管炎。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0.1mg/m 3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 加工工艺 干燥处理: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很容易水解,因此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很重要的。建议在空气中的干燥条件为120℃,6~8小时,或者150℃,2~4小时。湿度必须小于0.03%。如果用吸湿干燥器干燥,建议条件为150℃,2.5小时。[2] 熔化温度:225~275℃,建议温度:250℃ 。 模具温度:对于未增强型的材料为40~60℃。要很好地设计模具的冷却腔道以减小塑件的弯曲。热量的散失一定要快而均匀。建议模具冷却腔道的直径为12mm。 注射压力:中等(最大到1500bar)。 注射速度:应使用尽可能快的注射速度(因为PBT的凝固很快)。 流道和浇口:建议使用圆形流道以增加压力的传递(经验公式:流道直径=塑件厚度+1.5mm)。可以使用各种型式的浇口。也可以使用热流道,但要注意防止材料的渗漏和降解。浇口直径应该在0.8~1.0*t之间,这里 t是塑件厚度。如果是潜入式浇口,建议最小直径为0.75mm。

石油化工行业即将迎来的竞争,不是激烈,而是残酷。

大炼化三足鼎立大清洗

共32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文 | 林天湖

◆◆◆

血战正式开启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筹备之后,2019年的5月,中国国内两个世界级的石化项目终于迎来投产, 搅动了整个石化行业的神经 。

5月17日,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隆重举行了全面投产仪式,举国为之关注。

时隔三日之后,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荣盛石化”)发布公告,其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相关装置已具备投运条件。荣盛石化现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将第一批装置(常减压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等)投入运行。

这两大民营炼化项目颇具竞争力,在规模体量、技术标准方面,可和大型国企、国际公司所经营的炼化项目相比拟, 目前已明显撼动了石化行业市场的格局 。

率先感受到冲击的,便是对二甲苯(PX)市场。自今年5月又一条PX生产线投产后,恒力石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PX生产企业,其PX总产能达到了450万吨/年,约占中国总产能的24.3%。

在此之前,恒力对PX的采购约有一半来自国产、一半来自进口。新项目的投产意味着,恒力未来可实现PX自给自足,无需再采购 。亚洲的PX将由此转向过剩,这一产业的高利润时代迎来终结。

实际上自2019年3月以来,受恒力石化项目投产在即的影响,亚洲PX的价格已开始持续下跌。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CFR台湾PX价格暴跌了近20%。

与此同时,成品油生产商们,也是压力陡增。 根据产能规划,恒力石化投产后,能生产461万吨/年国Ⅵ汽油、161万吨/年国Ⅵ柴油、371万吨/年航空煤油。

这将对东北、山东等地区的炼油企业带来冲击。有数据显示,2017年山东地炼输往东北的汽油量为300万吨左右,柴油量为600万吨左右。

此外,据路透社近日报道,恒力石化正在申请航空燃油出口。如果能够通过批准,恒力石化将 成为中国第一家私营航空燃油出口商 ,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在南边的浙江石化,其一期项目主要产品中,成品油836万吨(航煤284万吨,柴油172万吨,汽油379万吨),芳烃450万吨,烯烃约320万吨。在2019年年初还有消息称,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可能增至6000万吨。

在国内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的年代,新一代石化巨头崛起,恐怕难免一场行业厮杀。

◆◆◆

石化行业三足鼎立已成型

几乎已可以确定,未来石化行业的华山论剑,将以大炼化项目之间的博弈为主导。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在紧锣密鼓、集中力量打造超大型项目。

国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中国石化 方面,其正在广东省湛江市打造中科炼化项目。该项目为中国石化目前在建最大炼化项目,一期设计为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项目计划2019年底全面建成,公用工程2019年下半年陆续投产,炼化装置2020年一季度投产。

在福建漳州,中国石化参与的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的二期项目于今年5月进行了第二次环评公示。二期项目包括16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32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60万吨/年己内酰胺及配套炼化一体化下游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及辅助设施、配套码头及码头库区等。

中国石油 方面,在2019年12月,中委广东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已开始启动。该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汽油421万吨/年、航煤261万吨/年、柴油281万吨/年、对二甲苯262万吨/年、苯乙烯80万吨/年等,预计于2021年建成。

民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在2018年12月, 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建设投资714亿元,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

在河北唐山, 旭阳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也在谋划中,并于今年3月进行了二次环评公示。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对二甲苯、120万吨/年乙烯及相关配套设施。

此外,备受关注的 山东地炼 ,2019年在组建炼化一体化大型项目方面也有新消息。在今年2月14日开幕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动炼化一体化,全力推进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据悉,裕龙岛炼化项目总规划产能4000万吨,一期设计产能2000万吨,地点位于烟台市,建成后将是山东最大的炼化项目。

外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埃克森美孚 在广东惠州100亿美元的化工综合体项目在2019年也有推进。今年1月,广东省发改委曾表示争取2020年上半年一期项目动工。该项目一期拟建一套120 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下游产品生产装置,二期建设第二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下游产品生产装置。

巴斯夫 在湛江的100亿美元项目,也已在2019年1月同广东省政府签署了框架协议。该项目预计2030年左右全部完工,第一批装置最晚将于2026年竣工。今年5月,巴斯夫宣布,计划在该基地新建一个工程塑料改性装置和一个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装置,这将成为该一体化基地首批投产的装置。

壳牌石油 同中国海油合作的惠州石化三期项目正在筹建中,壳牌石油曾表示对该项目的首期投资约70亿美元。

在北方, 沙特阿美 于今年2月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辽宁盘锦鑫诚集团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合资成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运营投资100亿美元辽宁省盘锦市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13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该项目将于2023年下半年试运行。

整体来看,民企、外企在中国的大型炼化项目上扩张迅猛,国企也在加紧步伐升级自身。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三足鼎立的状态逐步成型,更均衡的竞争将在三巨头之间展开。

◆◆◆

残酷竞争已显现

尽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型炼化项目还未完全建成,但残酷的竞争却已经显现。

过去一年炼油产能的增加加之原油价格上涨, 即便是全球最一流的石化企业,也感觉到了丝丝寒意 。

在今年第一季度,埃克森美孚的炼油业务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到2.56亿美元;雪佛龙下游业务也出现大幅下滑,利润相比2018年同期大降了65%。

在国内,中国石化第一季度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119.63 亿元,同比2018年一季度减少70亿元。中国石油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0.4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9.06亿元减少38.60亿元。

近日,路透社引用相关研究数据称,新加坡地区的炼油利润 创了16年以来的最低 ,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利润还低。

这导致一些亚洲炼油商已在考虑削减产量。这些炼油商包括韩国的SK能源、中国石油和雪佛龙旗下的新加坡炼油公司等。

不难推测,全球其他地区的炼油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有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中国地炼的平均开工率已低于50%,而在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为64%。有知情人士称,原油购买成本的增加, 已经触碰到了炼油商的底线 。

而这种困境,必将进一步加速石油石化行业的格局调整。

◆◆◆

不可避免的行业大清洗

在全球炼化项目大型一体化浪潮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能源行业更深层的产业变革。这种深层变革决定了, 石油石化行业将发生不可避免的大清洗 。

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中,石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主要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拉动,欧洲和北美两大传统主力石化品消费区早已迎来消费峰值触顶。

美国和欧洲的石油消费量在2005年左右就已触顶,中国在过去20年是拉动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增长的主力

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逐步转型,经济体对能源效率、环境保护的要求增高, 未来很难再出现对石油石化品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 。

并且近年来电动车的加速发展,全球碳减排压力的不断提升,都进一步增添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压力。

中石油旗下的研究部门在2018年还曾预计,最早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触顶,达到约1380万桶/日。

尽管消费峰值触顶还未到来, 但石油石化企业仍不得不警惕行业的天花板 。消费触顶将意味着,石油石化产业的竞争重心将从对规模的追逐,转向价格优势、产品优势的追逐。

所以尽管中国目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严重,一体化、大型化炼化项目仍在猛烈增加中, 其目的就在于铺垫未来,建立起更强大的竞争壁垒,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 。

大炼化浪潮对石油石化行业而言无疑将是一次大清洗,低端玩家遭淘汰恐怕已无法避免。不过对强者而言,残酷的竞争中,依旧有通往未来的路。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石油Link)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