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 详细 伊斯坦布尔原名

历史 文化的积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神权与皇权的交汇,不同信仰共存,战争带来的毁灭和重塑成就国际化城市—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 详细 伊斯坦布尔原名伊斯坦布尔的历史 详细 伊斯坦布尔原名


希腊人在此建城—命名“拜占庭”

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庭作为东罗马帝国首都,从此拜占庭从一个没有信仰的渔村变成基督教圣城—“君士坦丁堡”

精罗落泪,奥斯曼帝国崛起—改名“伊斯坦布尔”

穆罕默德二世带于此的是征服和重塑

伊斯兰教统治时代到来,在政治上极大的包容性和国际眼光,让伊斯坦布尔成为两教圣城,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

随着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结束了1600年国都 历史 ,结束了政教合一的统治,终归世俗世界,但宗教文明的碰撞缠绕让这座城市繁荣依旧

拿破仑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那么如果只有一次旅行的机会,我一定会选择伊斯坦布尔。

漫步在马尔马拉,感受 历史 往事的无穷魅力,走进圣索菲亚教堂,体会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伟大理想,到托普卡帕,想象苏莱曼与挚友妻子的爱恨情仇…

而我更想探究的是这座城的包容,经历战争、权利更迭、宗教信仰交织缠绕仍然繁荣

愿我的生命也能像它一样,学会接纳和包容,每一道痕迹都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原名拜占庭。

伊斯坦布尔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奥斯曼帝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的名字而著称——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

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

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

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土耳其西北部的马尔马拉大区,总面积5,343平方千米(2,063平方英里),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之滨,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

伊斯坦布尔扼黑海入口,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真正意义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扩展资料:

伊斯坦布尔全市面积5343平方公里。

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

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

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

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习惯上称为伊斯坦布尔。

直到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迁都安卡拉。

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

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大桥。

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工业。

也是重要渔港。

有苏莱曼 *** 寺等名胜古迹。

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伊斯坦布尔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等34所大学和高等学府。

公元前658年始建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习惯上称为伊斯坦布尔。直到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迁都安卡拉。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

扩展资料:

伊斯坦布尔的地理环境:

气候特征

土耳其北部、西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内陆及东部地区温带大陆型气候明显,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酷寒。

地理位置

分成三个区:位于欧洲的旧城区和贝伊奥卢商业区,以及位于亚洲的于斯屈达尔区。风光秀丽、古迹繁多、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欧亚两大洲共有的一颗明珠。

参考资料来源:

公元前7世纪,希腊人初建这座城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人取得该城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该城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至今伊斯坦布尔仍是土耳其的首都。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上叫什么?

历史上拜占庭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城市)。

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为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面积5343平方公里,市区已扩大到金角湾以北,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也划入市区,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命名——君士坦丁堡,又译康斯坦丁堡)。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首都。1453年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

扩展资料

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见《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汉译本)。

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为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

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欧洲文化之都和2012年欧洲体育之都;该市的历史城区在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发布,伊斯坦布尔进入世界一线城市行列。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兵家必争之地。

参考资料:

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1453年土耳其人作为奥斯曼帝国首都后,始称伊斯坦布尔,但西方国家仍习称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建都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成为正式名称。现市区已包括海峡中、南段两岸以及与之相连的马尔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城市。1973年筑成跨越海峡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有纺织、食品、陶瓷、玻璃、机械、汽车制造、船舶修造等工业。也是重要渔港。有苏莱曼清真寺等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座文化古城,拥有伊斯坦布尔大学、土耳其海峡大学等34所大学和高等学府。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廷,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中古时的伊斯坦布尔称君士坦丁堡。

在这段时期,伊斯坦布尔被作为拜占庭的首都使用。

在地理位置上,它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国家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为新罗马时,这里已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

它的起源应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

君士坦丁堡在历史上被攻陷两次。

第一次是在1204年4月13日被十字军攻占。

第二次是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而这次攻占也成了西方世界在君士坦丁堡统治的终结。

从此,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 *** 的城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