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鹊桥仙秦观中的对比_秦观鹊桥仙对仗句

比较分析苏轼秦观两人七夕词的内容,说明其意境有何不同

《秦观·鹊桥仙》

鹊桥仙秦观中的对比_秦观鹊桥仙对仗句鹊桥仙秦观中的对比_秦观鹊桥仙对仗句


鹊桥仙秦观中的对比_秦观鹊桥仙对仗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作者: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句,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赞美王子乔仙心超远,若有若无,不去学习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画王子乔超凡脱俗的形象。王子乔吹箫奏凤凰之鸣,挥手告别时人,乘鹤而去,令人羡慕。王子乔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弃仙位陷于情网的织女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词人渴望像王子乔一样能够遗世、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词人对陈令举离别情思的开导之语。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借用晋人遇仙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银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写欢乐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临离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风雨散、飘然何处”,写朋友分别之后各自离去。“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含无限的感慨之情。

全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的超凡脱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共7分。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

小题1:

“忍”:怎忍,岂忍;(1分)全句意思是:怎么忍心回头看那从鹊桥回去的路呢?(1分)“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2分)

小题1:

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

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暂,表达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复杂心情。(答对任一点得满分,手法1分,举例1分,赏析1分。)

对比鉴赏《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求大神帮助

《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比较赏析 历代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迢迢牵牛星》《鹊桥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诗作。我们不妨将其比较鉴赏。 一、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而秦观的《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不是停留在抒发愁苦哀怨、离愁别恨上,而是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上片写聚会。“纤云弄巧”两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两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表现出作者对当时上那些朝欢暮乐、日日厮守而实际并无真实感情的薄情男女的鄙弃。下片写离别。“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之情,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两情若是”二句是对牛郎织女深情的慰勉,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二、从艺术特色方面来比较赏析 《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然后,诗人将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人后物。“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形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词人以飞逝的流星比喻织女手中的金梭。勤劳而手巧的织女无止无休地织着彩霞云锦,而自己却终生孤寂。这里是写景,也是抒情。“迢迢”说明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同时也极尽摹写二人相思之苦。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作者有感而发的议论。作者把难得的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主人公纯洁高尚的心灵和不为邪恶势力所屈服、爱情真挚而专一的道德情。这一慨叹,使得词的格调清奇而高绝。词的下片,以“柔情似水”开惜别之端,把情人相会时的那种情意,比作悠悠无声的流水,让人格外感到爱情的温柔、缱绻。然而,这一夕的佳期竟然像梦幻一样倏忽而逝,牛郎 织女 就更加感到割爱的痛苦。接着,作者又以“忍顾鹊桥归路”将情感进一步深化。一个“忍”字把他们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高尚的精神境界,迸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而这字字珠玑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历久不衰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同是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虽立意不同,表现手法也各具特色,却都形象地表现了这一爱情故事,使其得以世代流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