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脑手机 >

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

uhplc和hplc区别

hplc是高效液相色谱,uplc是超高效液相色谱,这两个的区别是超高效液相色谱借助于HPLC(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及原理,涵盖了小颗粒填料、非常低系统体积及快速检测手段等全新技术,增加了分析的通量、灵敏度及色谱峰容量。

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


色谱问答:高效液相和超高效液相的区别在那

其实重要的部分在于色谱柱的粒径。可以理解成UPLC是因为这种小粒径色谱柱的缘故而改造的。

以往的色谱柱规格是5um粒径,比如普通的C18长柱,规格就是5um,4.6mm250mm。

而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上的柱子的粒径相对较小,比如有3.5um,有3.0um,甚至更小的还有2.0um的。

因为粒径小了,所以固定相的表面积就变大了,比如5um的柱子就像是一条满是石头的河流,那么2.0um的柱子就是一条满是细沙的河流了。这样分离样品的速度更快,会很大程度上节省流动相,节省时间。但是相对的仪器的压力也会更高。

所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改良在于它的泵,还有各部件的耐压程度。一根小粒径的柱子如果放在普通的液相上,肯定柱压会超过压力上限,而且各个接口肯定会漏液。如果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就可以很好地使用这种小粒径的色谱柱,从而节约成本,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

高效液相和超高效液相的区别在那

APSH-6000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区别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与APSH-6000高效液相色谱仪基本相同,所改变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小颗粒、高性能微粒固定相的出现。APSH-6000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例如常见的硅胶键合柱,它的粒径是5um,而超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会达到3.5um,甚至1.7um。这样的孔径更加利于物质分离

(2)超高压输液泵的使用。

由于使用的色谱柱粒径减小,使用时所产生的压力也自然成倍增大。故液相色谱的输液泵也相应改变成超高压的输液泵。

(3)高速采样速度的灵敏检测器。

(4)使用低扩散、低交叉污染自动进样器。配备了针内进样探头和压力辅助进样技术;

(5)仪器整体系统优化设计。色谱工作站配备了多种软件平台,实现超高效液相分析方法与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的自动转换。

与传统的HPLC相比,UPLC的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分别是HPLC的9倍、3倍及1.7倍,它缩短了分析时间,同时减少了溶剂用量降低了分析成本。

不过由于实验过程中仪器内部压力过大,也会产生相对应的问题。例如泵的使用寿命会相对降低,仪器的连接部位老化速度加快,包括单向阀等部位零件容易出现问题等。

你好,我是进口色谱柱coosil江苏区域销售主管,很高兴为你解答。

超高效液相(UPLC)相对于高效液相(HPLC)能够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减少试剂量。

UPLC的色谱柱粒径一般在1.7μm、2.5μm左右。规格一般在2.0~3.0mm50~100mm。流速一般在0.2-0.4ml/min。一般来说粒径越小柱效越高,那么峰宽越窄,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柱压也会很高。因此UPLC需要更高的耐压更窄的流路和更小的检测池。对于实验室的部分型号的HPLC可以改成UPLC,具体可以咨询仪器厂商。

近些年出现了一款核壳柱,可以在HPLC上使用,效果同UPLC柱类似。

大家来吐槽下超高效液相,真的比高效液相好吗

从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来看,确实超高效液相在很多方面比高效液相色谱要。

事物的好坏并不是的,很多事情都是利弊参半。更高精密度的设备就需要更高生产成本、维护成本及使用要求,就好像自动M4A1和AK47的比较,各有千秋。

目前来看,高效液相优于超高效液相的几点:

1经济性:从生产成本到维护成本都低,就导致了购置仪器和仪器耗材的费用都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研究院所,经费不足的高校等都是的选择。另外,高效液相相比较超高效液相,精密度也并不,仍能够保证一般的使用要求。从这一点讲,高效液相色谱在短时间内就不会被淘汰。

2耐用性:更高的精密性就意味着对环境、维护及使用的更多要求,超高效液相色谱就需要更多的“悉心照料”。比如专人维护,定期维护,零件专用,色谱柱专用。这些都使得超高效液相的应用及发展受到了阻碍。

要说的是,超高效液相色谱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这一点也是今后分析工作逐渐要重视起来的。毕竟追求结果的更加精准才是分析工作的目的,时间成本也逐渐成为当代各行各业所重视的要素。

所以评价一件事无所谓“好”与“不好”,只能说适合还是不适合。

简述hplc实验条件的选择

HPLC(高效液相色谱)发展于1967年,是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分析实验室的技术之一。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在2000年代中期推出,它提供了更好的流速、分辨率、更快的分析速度。目前,HPLC仍然是检验检测机构、科研单位、制和其他行业中可靠且广泛使用的仪器。

HPLC或UPLC均用于样品成分的鉴别和定量,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基本相同。HPLC柱填料颗粒直径为5.0μm,UPLC柱填料颗粒直径为1.7μm~3.5μm。UPLC色谱柱填料粒径越小,理论塔板数就越高,柱效就越高,可以采取正常的流速来使用,这就大大缩短了分析的效率,有利于复杂成分的分离。

HPLC工作压力可达6000磅/平方英寸(400bar),UPLC工作压力可达15000磅/平方英寸(1000bar)。研究表明UPLC的分析速度、灵敏度及分离度分别是HPLC的9倍、3倍及1.7倍。对于相同项目的测定,UPLC缩短了分析时间,减少了溶剂用量,降低了分析成本。UPLC有更高的灵敏度,可以用于更复杂样品的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与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有什么异

原理是一致的。

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仪器,一个是色谱柱。

后者超高效液相色谱,可以缩短检测时间,节省时间,节省流动相,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先说色谱柱,超高效液相色谱柱的粒径会更小,柱子也更短。如果说样品流过液相色谱柱的感觉是流过满是石头的管路,那么超高效液相色谱柱就是装满了沙子的管路。一般液相色谱柱的粒径是5um,超高效液相色谱柱的粒径有3.5um,3.0um,甚至有1.7um。这样样品和固定相的吸附会更加充分,分离也会很快。

再说仪器,刚才说到的满是沙子的管路,因为色谱柱的粒径减小,所以柱压会大大提高。这样普通的液相色谱仪也就不耐受这种高压了。所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从泵,到各个管路都是耐高压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色谱柱的作用,快速分离样品。

上面一张图是高效液相色谱图,15min分析出的一个样品。下面一张图是超高效液相色谱图,同一个样品,7min就分析完毕。而且峰型更好。

高效液相色谱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一、特点:

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

2. 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 1h 。

3. 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

5. 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相对分子量大(大于 400 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 75% ~ 80%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 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二、性质及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及其分离原理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

1 .液 — 液分配色谱法(Liquid-liquid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及化学键合相色谱(Chemically Bonded Phase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和固定相都是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应互不相溶(极性不同,避免固定液流失),有一个明显的分界面。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分配。 LLPC与GPC有相似之处,即分离的顺序取决于K,K大的组分保留值大;但也有不同之处,GPC中,流动相对K影响不大,LLPC流动相对K影响较大。

a. 正相液 — 液分配色谱法(Normal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

b. 反相液 — 液分配色谱法(Reverse 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 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

c. 液 — 液分配色谱法的缺点:尽管流动相与固定相的极性要求完全不同,但固定液在流动相中仍有微量溶解;流动相通过色谱柱时的机械冲击力,会造成固定液流失。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的化学键合固定相(见后),可克服上述缺点。现在应用很广泛(70~80%)。

2 .液 — 固色谱法

流动相为液体,固定相为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这是根据物质吸附作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其作用机制是:当试样进入色谱柱时,溶质分子 (X) 和溶剂分子(S)对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发生竞争吸附(未进样时,所有的吸附剂活性中心吸附的是S),可表示如下:

Xm + nSa ====== Xa + nSm

式中:Xm--流动相中的溶质分子;Sa--固定相中的溶剂分子;Xa--固定相中的溶质分子;Sm--流动相中的溶剂分子。

当吸附竞争反应达平衡时:

K=[Xa][Sm]/[Xm][Sa]

式中:K为吸附平衡常数。[讨论:K越大,保留值越大。]

3 .离子交换色谱法(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IEC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电离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进行可逆交换,依据这些离子以交换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而将它们分离。

以阴离子交换剂为例,其交换过程可表示如下:

X-(溶剂中) + (树脂-R4N+Cl-)=== (树脂-R4N+ X-) + Cl- (溶剂中)

当交换达平衡时:

KX=[-R4N+ X-][ Cl-]/[-R4N+Cl-][ X-]

分配系数为:

DX=[-R4N+ X-]/[X-]= KX [-R4N+Cl-]/[Cl-]

[讨论:DX与保留值的关系]

凡是在溶剂中能够电离的物质通常都可以用离子交换色谱法来进行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原理,主要用于分析高沸点不易挥发的、受热不稳定的和分子量大的有机化合物的仪器设备。它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 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做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 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HPLC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物研究以及环境研究中。

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检测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本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本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输出检测结果。

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HPLC原理可分为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正相与反相)、离子交换色谱法及分子排阻色谱法。

1. 液固吸附色谱法

液固吸附色谱法中,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根据各组分吸附能力异而使组分得以分离。常用的吸附剂为硅胶或氧化铝,大多数用于非离子型化合物。吸附色谱固定相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大类。对流动相的要求为:

1) 选用的溶剂应当与固定相互不相溶,并能保持色谱柱的稳定性。

2) 选用的溶剂应有高纯度,以防所含微量杂质在柱中积累,引起柱性能的改变。

3) 选用的溶剂性能应与所使用的检测器相匹配,如果使用紫外吸收检测器,就不能选用在检测波长下有紫外吸收的溶剂;若使用示折光检测器,就不能用梯度洗脱。

4) 选用的溶剂应对样品有足够的溶解能力,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5) 选用的溶剂应具有低的黏度和适当低的沸点。

6) 应尽量避免使用具有显著毒性的溶剂,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液固色谱法是以表面吸附性能力为依据的,所以它常用于分离极性不同的化合物,也能分离那些具有相同极性基团,但数量不同的样品。

2. 液液分配色谱法

固定相为液体,根据被分离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依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同可分为正相色谱法和反相色谱法。正相色谱法采用极性固定相,流动相为相对非极性的疏水性溶剂,常用于分离中等极性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反相色谱法一般用非极性固定相,流动相为水或缓冲溶液,适用于分离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化合物。其中,反相色谱应用广。

3. 离子交换色谱法

固定相是离子交换树脂。树脂上可电离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及被测组分的离子进行交换,根据各离子与离子交换基团具有不同的电荷吸引力而分离。

4. 分子排阻色谱法

分子排阻色谱法又称凝胶色谱法,它是按照分子尺寸大小顺序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分子排阻色谱法的固定相凝胶是一种多孔性的聚合材料,有一定的形状和稳定性,利用分子筛对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各组分排阻能力的异而完成分离。根据所用流动相的不同,凝胶色谱法可以分为两类:即用水溶剂做流动相的凝胶过滤色谱法(GFC)与用有机溶剂如做流动相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项目

主要是针对有紫外吸收的液体有机物(不饱和的有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和纯度分析。

定性:就是保留时间的特征峰。没办法分析出物质结构,但是如果已知物质是X,可以对比待测物质和X标准物质。色谱图显示保留时间一致,确定该物质就是X。多用于鉴别试验中的色谱鉴别。

定量:就是浓度和峰面积成正比。已知物质成分,由标准品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物质的纯度。多用于含量测定。

纯度分析:这个是根据波长。在某一特定的波长入样品,根据主成分色谱峰和杂质色谱峰的峰面积粗略判断物质的纯度。多用于有关物质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如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