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笙耀百科 >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_化学九下科粤版电子书

广州市九年级化学课本目录

上 册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_化学九下科粤版电子书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_化学九下科粤版电子书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 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 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品取用规则

附录Ⅲ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后记

元素周期表

下 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寄语同学们

附录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

附录Ⅱ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科粤版化学思维导图九下溶液溶解的量

主要讲的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学生通过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和学习,体会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无限溶解固体品,让学生对溶液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定量研究。从而为下一节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痰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各占空气的几分之几?

九年级化学课本(科粤版):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0.03%

九年级化学课本(人教新课标)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答:验证是空气,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如果不条照常燃烧说明这个集气瓶中的气体就是空气;如果燃烧更旺或者是剧烈燃烧,就说明这个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如果将木条插入之后熄灭,说明这种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在这个选项中只有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就说明这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粤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烂、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 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 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 胆矾溶液和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讲解]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习题1、2、3、4、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