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智能数码 >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例 心理学实验汇报

心理测量学实验报告的范本(关于瑞文和UPI的)

《心理测量学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例 心理学实验汇报心理学实验报告范例 心理学实验汇报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例 心理学实验汇报


教学大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

《心理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 :心理测量学实验

课程编号:418012

学时:10

学分: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作为心理测量学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是学生在学习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生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深刻认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提高对研究心理现象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主动参加实验环节的实践训练,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心理实验实际作,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本课程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性质 备注

演示 验证 设计 综合 必做 选做

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 2 √ √

2 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 2 √ √

3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2 √ √

4 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 2 √ √

5 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 2 √ √

其他 略(主要为待建实验、演示实验等)

四、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 list,90,简称SCL90)由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氏引进修订。临床应用证明,该量表的评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内容广,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及其程度,是目前心理咨询门诊中应用多的一种自评量表,适用于一般来询者,也适用于神经症患者。

问卷包含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无:自觉无该项症状问题;(2)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 ,其程度为轻到中度;(4)相当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中;(5):自觉常有该项症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

90个项目中包括10个因子:(1)躯体化;(2)症状;(3)人际关系敏感;(4)忧郁;(5)焦虑;(6)敌对;(7);(8)偏执;(9)性;(10)睡眠及饮食状况

通过对总分和各因子的分析,可以判断被测者症状分布特点及自感不适的程度,为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分别计算(1)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2)10个因子的分别得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二: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并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性格内向孤僻、多疑过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遇到意外打击、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易导致抑郁症。因此,在咨询中常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判断来询者的抑郁程度。该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而成,由20个问题组成,使用方便。根据所测结果,可以使咨询或治疗人员作出是否需要物或心理治疗的判断。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T分)。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总分与T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近期抑郁倾向。

2.你认为男、女被试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三: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焦虑(anxiety)是个体主观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在咨询中为了了解来询者焦虑状况,常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该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而成,由20个问题组成,的特点是简便省时,易于掌握,能迅速反映出被测者个人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T分)。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总分与T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近期焦虑状况。

2.你认为男、女被试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四: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研究所艾森克编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倾性、情绪性和心理倾向(又称精神质),人们在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包括90个条目,让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E(内外倾性)、N(情绪性)、P(心理倾向)、L(测试被试的掩饰、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四个分量表记分。

EPQA已经由大学陈仲庚等修订,修订后的EPQA共有85个条目。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分别计算E(内外倾性)、N(情绪性)、P(心理倾向)、L(测试被试的掩饰、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四个分量表记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人格特征。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五: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是一种非文字标准化智力测验,旨在避免文字等文化因素对智力测试的影响,详细介绍请见教材。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测试结果。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认知特征。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五、考核办法:

主要根据心理实验报告和期末答卷进行考核。心理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设计、采用仪器名称、步骤、数据的记录和处理、问题讨论几个部分。期末答卷主要以基本理论、基本实验程序的控制、作为核心。

平时出勤、听课、实验参与、实验报告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

1.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出版社,2001。

2.杨博编:《心理实验纲要》,大学出版社,。

3.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郭秀艳、杨治良著:《基础实验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5.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 ,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郑日昌编著:《心理测量》,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等.

心理学空白实验-学习策略实验报告怎么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都要结合学科知识。学习策略知识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专门知识。专门领域的基础知识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条件,脱离知识内容的单纯训练容易导致形式化倾向,难以保证学生提高学习策略水平。教师要善于不断探索优化自己的教学步骤,为学生提供可以仿效的活动程序。同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基础来启发学生的思路,让其有意识地内化有效的学习策略。 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见在影响学习效果的三个因素中,学习策略尤为重要。 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 1、指导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感知与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许多恰当的事例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对策略的概括化认识;提供的事例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由简到繁,使学生从单一策略的应用发展到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从而形成一种综合应用能力。 2、程序化训练模式 所谓程序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程序化训练的基本步骤:一是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若干作的小步骤,而且使用简练的词语来标志每个步骤的含义;二是通过活动实例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三是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学习,直至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为止。 3、完形训练模式 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提高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完形训练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使学生有意注意每一个成分或步骤。而且每一步训练所需的心理努力都是学生能够胜任的,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步训练都给学生策略应用的整体印象。 4、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Ⅰ 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Ⅱ 提问———提出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Ⅲ 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Ⅳ 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在这里,教师先树立一些榜样,四种主要策略,然后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学生不会使用策略时给以必要的帮助,起一个促进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5、合作学习模式 许多学生可能已经发现,当自己和同学讨论所读到所听到的材料时,获益匪浅。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交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一系列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有意思的是,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讲者获益更大。

心理测量学测试实验报告的范文

《心理测量学实验》

教学大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系

《心理测量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 :心理测量学实验

课程编号:418012

学时:10

学分: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作为心理测量学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本科二年级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是学生在学习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心理测量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生通过学习,能进一步深刻认识心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现象的基本活动规律,提高对研究心理现象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二、教学基本要求:心理学实验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主动参加实验环节的实践训练,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心理实验实际作,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本课程主要以验证实验为主。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性质 备注

演示 验证 设计 综合 必做 选做

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 2 √ √

2 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 2 √ √

3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2 √ √

4 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 2 √ √

5 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 2 √ √

其他 略(主要为待建实验、演示实验等)

四、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symptom check list,90,简称SCL90)由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氏引进修订。临床应用证明,该量表的评估有比较高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内容广,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及其程度,是目前心理咨询门诊中应用多的一种自评量表,适用于一般来询者,也适用于神经症患者。

问卷包含9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1)无:自觉无该项症状问题;(2)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问题,但发生得并不频繁、不;(3)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 ,其程度为轻到中度;(4)相当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程度为中到中;(5):自觉常有该项症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

90个项目中包括10个因子:(1)躯体化;(2)症状;(3)人际关系敏感;(4)忧郁;(5)焦虑;(6)敌对;(7);(8)偏执;(9)性;(10)睡眠及饮食状况

通过对总分和各因子的分析,可以判断被测者症状分布特点及自感不适的程度,为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分别计算(1)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2)10个因子的分别得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二: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并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性格内向孤僻、多疑过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遇到意外打击、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易导致抑郁症。因此,在咨询中常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判断来询者的抑郁程度。该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而成,由20个问题组成,使用方便。根据所测结果,可以使咨询或治疗人员作出是否需要物或心理治疗的判断。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T分)。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总分与T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近期抑郁倾向。

2.你认为男、女被试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三: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焦虑(anxiety)是个体主观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在咨询中为了了解来询者焦虑状况,常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该表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Zung1965年编制而成,由20个问题组成,的特点是简便省时,易于掌握,能迅速反映出被测者个人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评定采用1-4制记分,评定时间为过去一周内。统计方法是把各题的得分相加为粗分,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到标准分(T分)。临界值为T分50,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总分与T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近期焦虑状况。

2.你认为男、女被试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四: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研究所艾森克编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倾性、情绪性和心理倾向(又称精神质),人们在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包括90个条目,让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E(内外倾性)、N(情绪性)、P(心理倾向)、L(测试被试的掩饰、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四个分量表记分。

EPQA已经由大学陈仲庚等修订,修订后的EPQA共有85个条目。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艾森克人格问卷式(EPQA)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分别计算E(内外倾性)、N(情绪性)、P(心理倾向)、L(测试被试的掩饰、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四个分量表记分。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人格特征。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实验五: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

实验报告人: 被试姓名: 主试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原理: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是一种非文字标准化智力测验,旨在避免文字等文化因素对智力测试的影响,详细介绍请见教材。

(一)目的:学习和掌握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测验文本、记录纸、打印纸。

(三)方法与程序:

(1)主试按照测验的指导语要求向被试讲解或呈现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如实作答、消除顾虑、承诺保密等。

(2)主试指导被试按照测验的要求具体作答,及时消解被试作答过程中出现的疑虑,但要避免给被试以诱导或暗示。

(3)被试作答完成后及时回收问卷或在电脑上保存测试数据。

(四)结果:

1.运用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或手工计算及时处理被试个体的测量数据,计算测试结果。

2.分别计算全体被试、男、女被试的测试结果,并进行男、女被试的比较、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

(五)讨论:

1.根据自己所测试成绩,判断自己的认知特征。

2.你认为男、女被试、全体被试与正常常模的比较有无显著异,为什么?

五、考核办法:

主要根据心理实验报告和期末答卷进行考核。心理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设计、采用仪器名称、步骤、数据的记录和处理、问题讨论几个部分。期末答卷主要以基本理论、基本实验程序的控制、作为核心。

平时出勤、听课、实验参与、实验报告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

1.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甘肃出版社,2001。

2.杨博编:《心理实验纲要》,大学出版社,。

3.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郭秀艳、杨治良著:《基础实验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5.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 ,教育出版社 2004年。

6.郑日昌编著:《心理测量》,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等.

求心理学实验报告“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测定广告悦目程度”

一、对偶比较法

1、让被试观看不同类别的广告,然后让被试进行两两比较,选出被试认为更加悦目的那一类,比较完之后,再看另外两类,这样一直比较下去直到所有的颜色都被判断为止。这里设一共有三类广告,则这里的配对数目为n(n-1)/2对,n表示广告类别数目,即6对。可以列出一个简单三线表,让结果更加直观。

2、数据处理。用选择分数(即该类广告的优胜次数)除以2(n-1),计算出P值,再查P-Z转化表,将P值转化成Z分数,即得到该被试对各种广告的悦目程度。

二、等级排列法

让不同的评分者分别对不同类别的广告进行悦目程度的等级排列。数据处理时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计算。

三、实验报告的基本步骤

(一) 实验名称

(二)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1、实验方法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

(3)主被试

(4)实验程序

2、实验结果

3、讨论

4、结论

求一份完整的心理学实验报告

一下是一篇完整的实验报告

摘要 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平衡呈现的顺序。用对两种图形有8种匹配方式的描述16张卡片对被试的反应进行测试。本实验采用的实验设计是三因素被试内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对肯定的、匹配的对象进行认知加工时耗时比较短,肯定句对人们的理解速度更有利。

句子 图形 匹配 三因素 反应时

1 引言

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反应时的测量收到特别重视。处理信息的多少,信息的特质,都会直接

反映在心理处理的反应时间特征上。

反应时间的异反映了不同的加工过程,句子类型、句子图形匹配与否会影响判断反应时间。在80

年代,心理学家克拉克和蔡斯做了句子—图形匹配实验。在这种实验里,同时给被试呈现一个句子和一幅

图画,要求被试尽快判定此句子是否真实地描述了图画,作出“合”与“不合”的反应,记录反应时。实

验用的介词有“之上”和“之下”,主语有“星形“和“十字”。句子的陈述有肯定的(在)与否定的(不

在),共有八个不同的句子。克拉克和蔡斯设想。当句子出现在图画之前,这种句子和图画匹配任务的完

成要经过几个加工阶段,并提出了度量某些加工持续时间的参数。照他们的看法,个阶段是将句子转

化为其深层结构,而且对“之下”的加工要长于“之上”的加工(参数a),对否定句的加工要长于肯定句

的加工(参数b);第二个阶段是将图画转化为命题,并常有前面句子中所应用的介词(“之上”或者“之

下”);第三个阶段是将句子和图画的命题的表征进行比较,如果两个表征的个名词相同,则比较所需

的时间比不同时少(参数c),如果两个命题都不含有否定,则比较所需的时间比任一命题含有否定时为少

(参数d);的阶段为作出反应时,其所需的时间被认为是恒定的(参数t)。这样,对句子和图画的匹

配的任务来说,减法反应时实验就在于将依赖所呈现的句子和图画的诸多反应时加以比较。

本实验设句子与图形在不同匹配条件下辨别反应时有异,目的是检测句子与图形不同匹配条件下

的辨别反应时。

2 方法

2.1 被试

教育科学学院09(4)班第五组四名同学,平均年龄20~22。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类似实验

经验。

2.2 实验设计

1、变量设定和控制

(1)自变量:句子类型(肯定、否定)

匹配与否

星与十字的位置(星在十字上、星在十字上)

(2)因变量:反应时

(3)额外变量:呈现的顺序,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平衡

2、实验设计:三因素被试内设计

2.3 实验仪器与材料

1.JGW—B型心理实验台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一个。

2.白色卡片上有上下两个相距2cm的黑色图形:十字和星形,并有描述两图相对位置的一个句子。星形

十字的上下、左右长度均为2cm。描述分8肿:星在十字下面;星在十字上面;星不在十字下面;不

在十字上面;十字在星下面;十字在星上面;十字不在星下面;十字不在星上面。两种图形的描述

各有八种匹配方式,所以共有16张卡片。注视点卡片一张。

2.4 实验程序

1.将16张卡片按随机原则排成顺序并列表,表中列出每次应做的正确反应。

2.接上电源:将导线的一端连接速示器的“反应时检出”,另一端接计时计数器的“反应

时输出”;反应时手键按在计时计数器被试侧的“手键”插口上。

3.速示器电源选择“ON”,灯亮表示接通。用明度测试卡调节A、B视场的明度达到基本一致;在“工作方式选择”栏,将A选“定时”,B选“背景”,选“A—B”顺序方式;在“时间测试”栏,将A定为“2000”。

4.打开计时计数器电源,电源灯亮,计时屏幕显示“0.000”,“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显示“0”,表示电源接通。“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

5.将注视点卡片输入B视场。被试坐在桌前,面部贴近速示器观察窗,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的注视点,左、右两手食指分别放在手键的红、黄按钮上。

6.实验时看到一个星和一个十字组合的图形,并有一个描述其相对位置的句子。若这个句子的描述符合图形,则用左手按红键并报告“合”;若描述不符合,则用右手按黄键并报告“不合”。

7.按计时计数器的“打印”键,打印实验结果。

3 实验结果

被试一:

实验顺序 6 8 5 4 7 13 15 16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2 2 2 1 2 2 1 2

被试的反应 2 1 2 1 2 2 1 2

反应时 3102 1628 2237 2538 2593 2769 19 3653

实验顺序 3 2 11 1 10 9 14 12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1 1 1 1 1 2 1 2

被试的反应 1 2 1 1 1 2 1 2

反应时 3293 5237 4474 2 3590 3630 2347 2443

注:被试反应合的记为“1”,不合的记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面 3 十字不在星上面 5 星在十字下面 6 星不在十字上面

15 十字在星上面 2 星不在十字下面 7 十字在星下面 8 十字不在星下面

1 星在十字上面 11 十字不在星下面 16 十字在星下面 13 星不在十字下面

14 星在十字下面 10 星不在十字下面 9 星在十字上面 12 十字不在星上面

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的平均反应时: 2.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正确的百分数:

肯定匹配= (2538+19+2+2347)/4=2263.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匹配=(3292+4474+3590)/3=3785.7ms 其正确百分数为:75%

肯定不匹配=(2237+2593+3653+3630)/4=3028.2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不匹配=(3102+2769)/2=2935.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50%

被试二:

实验顺序 6 8 5 4 7 13 15 16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2 2 2 1 2 2 1 2

被试的反应 2 2 1 2 1 2 1 2

反应时 2557 2210 2709 2139 2149 2424 2009 2223

实验顺序 3 2 11 1 10 9 14 12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1 1 1 1 1 2 1 2

被试的反应 2 1 2 2 1 2 1 2

反应时 2310 3367 5269 2310 3076 3208 2018 2848

注:被试反应合的记为“1”,不合的记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面 3 十字不在星上面 5 星在十字下面 6 星不在十字上面

15 十字在星上面 2 星不在十字下面 7 十字在星下面 8 十字不在星下面

1 星在十字上面 11 十字不在星下面 16 十字在星下面 13 星不在十字下面

14 星在十字下面 10 星不在十字下面 9 星在十字上面 12 十字不在星上面

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的平均反应时: 2.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正确的百分数:

肯定匹配=(2139+2009) /2=2074ms 其正确百分数为:50%

否定匹配=(3367+5269+3076)/3=3904ms 其正确百分数为:75%

肯定不匹配=(2709+2149+2223+3208)/4=2572.2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不匹配=(2557+2210+2424+2848)/4=9.7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被试三:

实验顺序 6 8 5 4 7 13 15 16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2 2 2 1 2 2 1 2

被试的反应 2 1 2 1 2 2 1 2

反应时 1169 4109 2709 2550 2516 3175 1989 2801

实验顺序 3 2 11 1 10 9 14 12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1 1 1 1 1 2 1 2

被试的反应 1 1 1 1 1 2 1 2

反应时 3010 2782 3703 2244 2950 1809 1455 2325

注:被试反应合的记为“1”,不合的记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面 3 十字不在星上面 5 星在十字下面 6 星不在十字上面

15 十字在星上面 2 星不在十字下面 7 十字在星下面 8 十字不在星下面

1 星在十字上面 11 十字不在星下面 16 十字在星下面 13 星不在十字下面

14 星在十字下面 10 星不在十字下面 9 星在十字上面 12 十字不在星上面

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的平均反应时: 2.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正确的百分数:

肯定匹配= (2550+1989+2244+1455)/4=2059.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匹配=(3010+2782+3703+2950)/4=3111.2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肯定不匹配=(2709+2516+2801+1809)/4=2458.7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不匹配=(1169+3175+2325)/3=2223ms 其正确百分数为:75%

被试四:

实验顺序 6 8 5 4 7 13 15 16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2 2 2 1 2 2 1 2

被试的反应 2 2 2 1 2 2 1 2

反应时 3212 1790 1774 1727 2645 1870 1858 1955

实验顺序 3 2 11 1 10 9 14 12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1 1 1 1 1 2 1 2

被试的反应 1 1 1 1 1 2 1 2

反应时 3744 3116 6957 3202 2473 1780 1445 1999

注:被试反应合的记为“1”,不合的记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面 3 十字不在星上面 5 星在十字下面 6 星不在十字上面

15 十字在星上面 2 星不在十字下面 7 十字在星下面 8 十字不在星下面

1 星在十字上面 11 十字不在星下面 16 十字在星下面 13 星不在十字下面

14 星在十字下面 10 星不在十字下面 9 星在十字上面 12 十字不在星上面

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的平均反应时: 2.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正确的百分数:

肯定匹配= (1727+1858+3202+1445)/4=2058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匹配=(1774+2645+1955+1780)/4=2038.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肯定不匹配=(3744+3116+6957+2473)/4=4072.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不匹配=(3212+1790+1870+1999)/4=2217.7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被试五:

实验顺序 6 8 5 4 7 13 15 16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2 2 2 1 2 2 1 2

被试的反应 2 2 2 1 1 2 1 2

反应时 935 2990 2186 1985 1968 1718 1787 1197

实验顺序 3 2 11 1 10 9 14 12

应作出的正确反应 1 1 1 1 1 2 1 2

被试的反应 2 1 1 1 2 2 1 2

反应时 1555 3007 2831 1612 1673 1731 1951 2585

注:被试反应合的记为“1”,不合的记为“2”.

肯定匹配: 否定匹配: 肯定不匹配: 否定不匹配:

4 十字在星上面 3 十字不在星上面 5 星在十字下面 6 星不在十字上面

15 十字在星上面 2 星不在十字下面 7 十字在星下面 8 十字不在星下面

1 星在十字上面 11 十字不在星下面 16 十字在星下面 13 星不在十字下面

14 星在十字下面 10 星不在十字下面 9 星在十字上面 12 十字不在星上面

1.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的平均反应时: 2.计算图形和句子不同匹配情况下正确的百分数:

肯定匹配= (1985+1787+1612+1951)/4=1833.75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否定匹配=(2186+1197+1731)/3=1704.67ms 其正确百分数为:75%

肯定不匹配=(3007+2831)/2=29ms 其正确百分数为:50%

否定不匹配=(935+2990+1718+2585)/4=2057ms 其正确百分数为:

4 讨论

从实验结果看,人们在对肯定的、匹配的对象进行认知加工时耗时较短,肯定句对人们的理解速度更

有利。在对句子类型不同、匹配与否,反应时的结果进行分析时发现,句子类型不同时反应时平均数的

大于不同匹配时反应时平均数的,说明了句子类型不同比不同匹配对被试的影响更大,反映了匹配与否

对个体的认知加工的耗时影响不大。配对后,反应时之间的异检验结果显示,否定匹配与否定不匹配反

应时之间的异不显著,其它各项均显著,从而可以初步看出,在作业时,匹配与否的对象对个体的认知

加工的耗时没有很大影响。

5 讨论

在本实验中,句子类型不同,反应时有异;匹配与否,反应时也有异;匹配肯定、不匹配肯定、

匹配否定、不匹配否定配对分析表明,只有否定匹配、否定不匹配之间异不显著,其它之间异均显著。

6 参考文献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 杨治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展心理学天平实验结论怎么写

发展心理学天平实验结论写的方法如下:

1、首先,需要简要介绍天平实验的实验设计、实验对象和实验过程,包括实验中所使用的具体物品、实验流程、实验者的作方法等。

2、然后,在介绍实验结果之前,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对儿童的回答正确率、反应时间、错误类型等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3、接着,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天平实验的结论。例如,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在3-5岁的儿童中,大多数儿童都能够正确判断物品的重量是否相等,但是在体积不同的情况下,部分儿童难以正确判断物品的重量是否相等。这表明,儿童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物品的重量和体积的关系的认知能力不同。

4、,需要对天平实验的结论进行讨论和总结,包括对结论的科学意义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探讨,以此推进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1: 有关“划消测验”的心理实验报告

一、题目:划消测验

自变量:所用时间t值、准确度A 因变量:工作效率E

控制变量:限定工作量e(表示检查过的符号的个数)

二、研究者:

徐庄烨、徐亚玲、辛芙

三、前言

划消测验是比较不同个体在完成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上的异的常用测验。自从19世纪末以来,划消测验曾用来了解和比较被试的知觉速度、辨认的准确性、注意力、智力落后、疲劳、校对工作的效率等。为了完成划消任务,被试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而迅速的在许多类似的对象中辨认出规定的特定对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被试的坚持性、意志力、是否易疲劳等。

四、方法

(一)被试

(二)仪器:PSYKEY心理教学系统

(三)生产厂家: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程序

1、实验材料是一张随机分布的数字表,含25×25个数字。事先规定3为划消目标。要求被试逐行检察数字表,通过点击划清其中的目标数字。当被试认为划消完成后结束实验;

2、本实验分为安静环境与有干扰的环境。被试先后在两种环境中完成划消任务。

五、结果

1、由表1数据可知,划掉个数c、漏划个数o、错划个数w距不大;

2、从工作效率E来看,被试一的工作效率E的,被试三的工作效率E; 3、从度A来看,被试三度A,但用时T多,被试二度A,但用时T相对较多。

六、讨论

1、实验数据受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需要安静条件下进行实验的数据 2、实验次数少,被试者少,实验数据没有说服力

3、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第二次试验时,被试心理更放松,作更熟练,产生了练习效应,使得实验结果出现偏

4、实验需要测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力的稳定性,但在该实验中,被试会比生活中更加专注,所以被试的划消工作效率与他平时一般工作效率不一定一致 5、总体工作效率约为0.693

七、结论

1、被试一的工作效率与总体稍有距,比总体平均水平略高一些,被试二、三略低于总体平均水平; 2、总体的工作效率不高;

3、男女在工作效率上异略大,男性注意稳定性低于女性。

八、参考文献

《心理实验指导书(普通心理学)》P8-10

九、附录

表1 划消实验三个被试的相关数据表

平均数1为每个试验者工作效率的平均数;平均数2为每个试验者度的平均数。

十、摘要

了解划消测验,学习限定工作量的实验方法,测定划消任务的个体异。

2014年10月25日

心理实验报告范文2:

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

摘要:以40名大二本科学生为被试,考察信息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练习可以提高画线的准确性;(2)无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不显著,反馈组的画线准确性的成绩提高显著。

关键字:反馈练习画线准确性

一、问题的提出

反馈又称回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心理学家很早就将信息反馈应用于动物的研究中,巴甫洛夫通过对动物和人的反射活动的实验研究,发现了许多神经系统高级部位机能活动的规律,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反馈就是巴甫洛夫反射说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指反射活动的结果有返回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现在,信息反馈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如在考试之后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的成绩分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

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个实验研究揭示出信息反馈对遮挡画线准确性的影响。本实验的研究设是:有反馈前测后测的画线准确性异显著,无反馈组前测后测异不显著;有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两组的后侧成绩异显著。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专业本科生40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将40名被试随机分派到两个组(反馈组和无反馈组)中,每组20名被试。

2、实验材料

1) 一张10cm×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

2) 镜框一个,短尺一把(小单位为毫米),用于测量被试所画直线的尺寸长短。

3) 两支笔,用于画线和记录实验结果。

4) 每个被试3张卡片,编号分别为A1、A2、A3,分别作为被试练习前(前测)、练习和练习后(后测)测试被试画线的结果。

5) 一条长30cm的纸带,方便固定被试与白卡片之间的距离。 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两因素(“有反馈”与“无反馈”)的实验设计。每2人为一组进行实验。共20组。一人作为被试,一人作为主试。进行完反馈组实验后,两人交换角色。被试分组与实验处理安排如下:

表1

前测 练习 后测 反馈组(20人) 画20次 画80次 画20次 无反馈组(20人)

画20次

画80次

画20次

3、实验程序

1)让被试1(有反馈组)坐在桌边,在其正前方距离被试30cm处放一个装有白卡片的镜框,白卡片上画有2cm的直线。在镜后放置一张A1的白纸,被试手拿笔放在镜框后,镜框挡住被试的视线,不让其看到画线的手和所画的线。然后对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请你用你平时写字的手拿好笔,眼睛看着镜框内的黑色平行线,用笔在白纸上画横线,要求按照你看到的线的长短画,使自己画的线与镜框内的线段一样长,画线的时候,你不能看见自己画线的手和正在画的线。总共画20次,先从左边画起,你可以左右移动画线的手,但不要移动胳臂,头部和变换身体的坐的姿势。”在确认被试明白上述指导语后,开始前测,完毕后准备进行练习实验。

2) 主试换一张编号为A2的纸,对反馈组被试说以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你每次画完一条线时,我就把你画的线的结果是多长告诉你,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并与反馈的结果进行对比。如果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些。总之,要求你尽量把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被试每画完一条线,主试就尽快量好,并立刻告诉被试画线的结果,如“长了”就报告“长了”,如“短了”就报告“短了”,如果正好为2cm,就报告“相等”,直到画完80条线段,结束练习实验。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用同样的方法画线,当每画完一条线时,要求你注意自己画线时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按照一致的画线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尺度相等的线段。如果自己感觉这次画长了,下次你就要画短些,如果感觉这次画短了,下次就要话长一些。总之,要求你尽量吧线段画的准确些。这样总共画80次,我相信你会越画越准的。”

3) 主试再换一张编有A3的白纸,并对反馈组被试说如下指导语:“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我这次不告诉你画的结果了,请你尽量画的准确些。”

如果是非反馈组,对被试说如下指导语: “现在请你再画20条线段,按照一致的标准尽量画出与标准线段长度相等的线段。” 4)主试与被试交换角色,用A1、A2、A3三张白纸,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无反馈组的指导语(练习时每次画线的结果不反馈给被试)进行实验,其他实验过程与上述实验相同。 5)主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整理实验结果。

所有数据资料的计算、统计均用spss16.0版统计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本研究的统计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和t检验。

图1 40名被试前测后测误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1发现后测的误平均数相较于前测的误平均数总体有所降低。降低的显著性水平可进行t检验。

表2 前测后测的误平均数及标准 前测 M 0.454

SD 0.223

后测 M 0.328

SD 0.146

通过对40名被试的误平均数进行他检验说明,被试前测后测的异显著,(t39)=3.219,p=0.003<0.05。

2、 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比较

图2 反馈组无反馈组误平均数的变化

观察图2发现无反馈组的误平均数要高。

表3 反馈组与无反馈组的误平均数及标准

反馈组 M 0.2813

SD 0.092

无反馈组 M 0.3744

SD 0.11743

三、结果分析

1、 被试前测后测成绩比较

通过对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平均数进行t检验说明,反馈组和无反馈组的误平均数异显著,t

(38)=—2.11,p=0.004<0.05。

3、 反馈组前测后测与无反馈组前测后

测的比较

图3 反馈组与无反馈组前测后测的比较

图3的柱状图显示反馈组的前后侧异比无反馈组的前后侧异要大,具体分析如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3608411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